冰岩地带 西安景点(一)
冰岩地带
取消

西安景点(一)

       西安,古称长安,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起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共13个朝代在西安定都,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钟楼,位于市区中心,东西南北大街皆由此起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全国古代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通高36米,基座正方形,边长35.5米,全为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券洞一个。楼身为木质结构,四面五开间;楼内上下两层,外部三层重檐;楼顶四角攒尖。原有唐代景云钟,西北角现有明代铁钟一口,重约2.5吨

鼓楼,位于钟楼以西约300米,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通高33米,上下两层,三重檐、歇山顶式。基座长52.6米,宽38米,青砖砌成,南北正中有券洞。有闻天鼓。楼南北各悬一匾,南匾书“文武盛地”,北匾写“声闻于天”。穿过鼓楼的门洞,是回坊风情街,也叫回民小吃街,有很多回民风味的饭馆和小吃店,灌汤包、羊肉泡馍、凉皮凉粉等比较著名

西安城墙南门——永宁门。西安城墙是明洪武年间在隋唐都皇城的遗存上历经八年扩建而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型制宏伟,设计周密,墙体全长13.74公里,每隔120米有一座敌台,城四隅各建角楼1座,东西南北垣各建城门1座,各门外均建有瓮城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年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相传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取经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设计并督造建塔

现在的塔为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凭栏远眺,古都长安景色尽收眼底。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底层石门楣上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

为了区别荐福寺的较小的雁塔,人们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现部分院落已改为七贤国际青年旅舍

西安博物院在小雁塔旁,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开馆,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理念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荐福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献福寺,是唐代佛学另一位大师义净法师的译经处

小雁塔修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塔形秀丽,挺拔玲珑,因比慈恩寺大雁塔规模较小,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最初为15层,现存13级,高43.38米,南北面各辟一门。平面呈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塔的底层特高,以上逐层递减,越上越促,塔身从下至上逐层递减内收,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砌成

小雁塔建成后曾经历过明清时的6次地震,塔身三度开裂,却又三次神奇地“愈合”。现代发现其塔基下是一个用夯土筑实的半圆球体,塔就座落在这球体的中心,地震发生时,因为球体的错动能使塔的垂直压力和水平震动产生应力分散,小雁塔就成了一个“不倒翁”

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

从顶层开裂处看西安博物院等市景

书院门指的是西安古城墙旁的步行街,是一条历史文化散步道和古文化街,其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为西北书院之冠

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

    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现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寺院坐西朝东,前后分四个院落。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

悬挂“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

三间四柱式石制牌坊

敕赐殿

二层三檐八角攒顶结构精巧的省心楼

一真亭是集牌楼和亭阁于一体的独特建筑,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两侧形似牌楼,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又名凤凰亭

广阔的大月台上是礼拜大殿

大殿面阔7间,进深9间,可容纳千余人同时作礼拜

二进院落内雕龙碑碑阴镌刻有宋书法家米芾题字“道法参天地”

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米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三个兵马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紧密排列,依发现时间顺序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22780平方米。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坑道中,坑道底部以青砖墁铺

    陶俑陶马均为泥质灰陶,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象丰富生动,容貌神态逼真,成功地把众多鲜明的个性统一于威武庄重气势磅礴的共性之中,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至秦代已达到成熟阶段

军阵呈前锋三列横队,主体38路纵队,阵容极为雄伟。坑内尚有青铜剑、铜矛、弩机、箭镞等武器出土

目前一号坑仅发掘了三分之一,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修复现场

二号坑遗址。由四个单元内的战车、骑兵和步兵等不同兵种混合编组构成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阵式复杂

木质战车车辕、轮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跪射俑

立射俑

鞍马骑兵俑

中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

三号坑遗址。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

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有铜车马展厅。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青铜车马

两乘车体积约为实际大小的一半,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配备有弓弩、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说明此车是用来护卫后车的

二号车叫“安车”,赶车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

金仙观。子午古道又名子午峪,是秦岭山脉中连通巴蜀的古道之一。西汉时,朝廷在谷内随山就势修建了祭祀天神的玄都坛。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依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仙观。晚唐留学长安的新罗人金可记曾隐居于谷,为韩国修道第一人

现建筑为2006年重建

谷口小五台山上的南峰禅寺


陕西旅游详细内容:
西安(二)
博物馆碑林
西安周边
1999年登华山
2011年登华山
靖边
沿黄观光路
返回陕西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