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国20多个省市区不约而同地发出“缺电”的呼声。从上月15日起,北京的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上调3.4分(含税)。此次电价调整范围为除农业生产、中小化肥生产用电以外的各类用电,居民用电也将作出适当上调。
在巨大的能源压力面前,节能显得迫在眉睫。“电荒”让消费者购买节能家电的意识得到一定提高,在各大家电卖场,几乎每个家电品牌都推出了以“节能”为卖点的主打产品。
“电荒”催热节能产品市场
节能家电买得火
“这两个月,节能空调买得最火。”大中电器牛街店空调区一位销售人员说。
这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周末经他手就卖出了20多台空调,其中只有三四台不是变频空调。以前顾客来买空调,先看价格,往往因为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贵几百元而不选择购买。现在,顾客来店购买空调,往往指明要变频产品。
冰箱区一位姓王的销售人员也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冰箱基本上都是节能型的,有一些品牌已经达到了欧洲节能标准。
家住菜市口,来选购冰箱的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就购买了变频空调。他买的时候算过一笔账,尽管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贵几百块,但用一夏天,节省下来的电费就能抵掉这几百块钱。他今天来大中是想选一台省电的冰箱,换掉家里的老冰箱。
记者注意到,在冰箱区,大部分冰箱都挂有“国家能效一级”的标签。销售人员说,挂这个签的都是节能冰箱,每天耗电不高于0.6度。而在空调区和洗衣机区,变频空调、节水洗衣机都摆放在醒目位置,销售人员也主要介绍这些节能产品。
效果看什么
记者在大中电器牛街店、苏宁电器马连道店和家乐福马连道店的家电区都看到,众多品牌的节能家电的广告宣传真是花招百出。
海信的一款1匹超级节能变频空调宣称能效比达到了 5.0,远超国家标准 2.6,使用这种空调,至少能够节电50%;荣事达的一款冰箱则宣称超越欧洲能效A++标准,百升日耗电量仅0.25度;而科龙的一款冰箱广告声称每天可省电0.87度,而到2004年,我国家庭拥有电冰箱总量约为1.4亿台,如果把它们全部换成这种“节能明星”冰箱的话,则每年可节电444亿度,两年可节电888亿度,超过了三峡电站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后的年均发电量,所以,厂家打出了“两年省出一座三峡水电站”的旗号。
记者就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广告宣传向销售人员质疑时,他们或者说数据是从实验室里测出来的,或者表示因为很复杂,所以说不清楚。
各大空调品牌的节能产品型号大多打出“能效比”的旗号。能效比,是空调制冷量与制热量同输入功率之间的比值,是衡量空调是否节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规定制冷量在2500W至4500W之间的空调能效比不得低于2.3,最高能效比为4.5,大于2.60的空调即为节能空调。同样制冷量的两个空调,能效比每提高0.1,可以节电3%-4%。
据一位空调销售人员介绍,一台空调每年节省使用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年节省使用成本=该机型以国家合格能效标准下的年使用成本-该机型实际能效比状态下的年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元)=耗电量(度)×平均电价(元/度)
耗电量(度)=输入功率(瓦)×使用时间(小时)/1000
以科龙一款KFR-35GW/S3F的分体式空调为例,根据此空调的“能效标签”计算,当这款空调制冷达到3500W的制冷量时,每小时可省电0.52度;制热达到4000W的制热量时,每小时可省电0.74度。按一天使用12小时,每年使用8个月来计算,一年可省电1840度,节约电费800余元,两年省下的电费就差不多可以再买一台新空调了。
广告宣传有误导
1996年,海信成为我国首家推出以“节能”、“变频”为卖点的空调,随后大批空调跟进推出相关卖点。今年的“电荒”使高能效值空调受到了消费者追捧,为变频空调的发展找到了契机,也使变频空调厂家赚了个盆满钵溢。
然而,变频空调真如广告中说的那样省电吗?
某品牌空调销售人员称,假如每个家庭有两台空调(1台为1.5匹,另一台为2.5匹)每天平均用3小时,一年可省电约2000度。那么,假设1.5匹空调为1.5千瓦,2.5匹为2.5千瓦,两台空调总功率为4千瓦,每天用3小时,最多用电12度。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家用空调总是时用时停的,假如停机时间占了20%,这已是很低了,一天最多也就用10度电。按某品牌的说法,一年省2000度电,除以365天,每天是5度多,也就是说,用这一品牌的变频空调,省电率可达50%以上。这可能吗?
变频空调的主要技术是依靠变转速电机和变频器等,实现空调的能量调节,还需要通过调节冷媒流量,来保证不同转速下的空调工作效果,一般有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调节两种。广告宣传中变频空调有诸多好处,如室温波动不大、启动不频繁、低温制热效果好、低压启动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更舒适、更省电。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因为在家庭使用中,跟实验室内国际工况下满负荷运转的情况相比会有很多环境、格局、气流等变化因素,日常生活中空调的持续使用时间和使用时间总量都不可能达到设想的程度。
也就是说,变频空调理论上是在长期、大范围使用的情况下(如中央空调),省电效果才会明显,家用则省电效果不大。符合标准的变频空调的特点应该是:1.调温舒适度方面好些; 2.相对于定频空调,制热性能好些,但在低寒情况下,哪种空调的制热也不好; 3.低压启动能力好,适合用在低电压地区。
消费者雾里看花
目前,我国的家用空调用电量通常占到居民家庭用电量的70%以上。专家估计,仅家用空调一项,我国每年形成的装机量至少约2000万千瓦,几乎可以把去年国家批准开工的大中型电厂通吃一大半,是名符其实的“电老虎”。空调的大量集中使用,不仅加剧了高峰时段的电力供需矛盾,使电力负荷峰谷差拉大,而且由于空调的开机和停机的随意性大,使用不稳定,很容易对电网形成冲击性负荷,是电网安全的巨大隐患。所以,以空调为首的高能耗家电产品在国际上被称为“电网癌症”。
为了提高空调节能,上海市从6月6日起,空调销售占上海市场份额85%的四家企业——永乐家电、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上海商务中心家电城,已率先实施空调能效限定值市场准入制度。凡是达不到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发布的“关于空调效能限定值”标准的空调,将被一律停止销售,准入的空调能效比最低为2.3。但一些节能专家指出,相对于欧盟2.6至3.0的能效水平,我国设定的“技术门槛”仍不够高。如果我国的空调能效标准与欧盟标准接轨,全国至少可以减少180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
现在,欧洲市场的空调已经全面实施能效等级制度,按照A、B、C、D、E五个等级分别将空调按照能效比值由高到低进行分类,从而帮助消费者能够选择高能效值的空调产品。国内空调厂家90%的产品能效值只能达到D级标准。
消费者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节能空调标签和众多的技术术语,普遍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目前,旨在提高我国空调产品节能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房间空调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力争在年内出台。新标准及标识的出台不仅将为国家节约大量能源,也使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能有据可依,推动空调行业的技术进步。曾经引发众多厂商概念纷争的空调“能效比”,将随着国家相关空调产品能效标准的正式出台而得到规范。据悉,新标准中将按空调器产品的实际能效,将空调器能效划分为5个等级,1级能效最高。能效等级的划分,便于消费者识别产品的能效水平,同时也把空调能效的最低标准由2.3提升至了2.6,相当于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市场准入门槛。由于标准中的能源效率限定值是强制执行指标,因此对空调生产企业也是一次大筛选。
数据也掺水
随着“电荒”的逐年发展,节能家电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不少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自己的节电产品。家电厂家打节能牌是件好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但消费者应该谨慎对待节电产品的宣传,只有张贴了相关部门颁发的“能效”标签才是真正的节电产品。
目前,受理节电产品认证的是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该中心受理包括家用电冰箱、微波炉、电热水器、电饭煲、水嘴、坐便器、电视机、电力省电装置等18类产品的节能产品认证和节水产品认证工作,获得认证的仅是企业某些型号规格的产品,并不是对企业本身进行认证,因此,企业所宣传的所谓自己“通过节能认证”的话语是误导消费者。对于辨别方法,消费者可以登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网站进行查询。
一般来讲,各大家电品牌厂家生产的节能产品的广告宣传中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理想化的、理论性的试验室环境,消费者对于这些数据应该有所保留。而且,一些理想化的数据也大掺水分。今年“ 3·15”期间,由国家权威部门对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冰箱耗电量进行了严格检验。此次共抽查了国内外十多个品牌的产品。抽查结果显示,一些品牌冰箱耗电量的实测值与其宣传的标示值相差甚远,某品牌的一款产品标注耗电量为0.35度,实测却高达0.457度,误差高达30%。
“后天”的降临
姜泓
在抵抗高温酷暑的同时,我们面临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缺电局面,今夏的用电高峰比去年提前了10天,许多城市拉闸限电,“电荒”一词频频见诸报端。没有电的日子绝没有乐观的人们所能想象出的浪漫与幽默,想想去年8月14日美加大停电产生的恐慌,那是一场灾难,是一场噩梦。
暑期里有一部美国大片《后天》,这个极富想像力的灾难片讲述了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全球变暖的故事。暴雪覆盖印度新德里,冰雹重创日本东京,龙卷风袭击美国洛杉矶,纽约在短短一天之内从炎热急速降为酷寒。海水上涨,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万巷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市区。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人们甚至来不及换个姿势就被冰冻住,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城市大半被冰河摧毁,埋入冰雪之中。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竟显得如此渺小。
影片中的场景震撼得让人恐惧。虽然我们知道,这只是一场电影,但限于目前的科学水平,我们无法排除未来10—20年内发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而更糟糕的是,如果这样的场景在不远的将来发生,人类就是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毁灭的。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我们的确应该杞人忧天一下了。
环保问题永远是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们应该养成经常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行为举止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的习惯。实际上,“举手之劳”本该变成很多人的习惯,就像节电要从日常小事做起那样,睡觉之前,拔掉电视插头;上班尽量采用自然光;不要总让电脑处于待机状态;空调调高一度……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上说,如果我们每人每天都从生产生活的领域能够节约一度电的话,我们一天就可以节约13亿度电。一亿度电就要5万吨煤,这样一天就省了65万吨煤。积少成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节约。
节约,这个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而在现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中国人大脑中逐渐淡忘的词语,在2004年的夏日被我们反复提出、讨论。推迟、避免“后天”的降临,保护环境,节约用电,不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而且要提高到人类生存的高度来考虑。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