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洛阳
冰岩地带
取消

洛阳


洛阳龙门石窟与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香山(西山)和龙门山(东山)两山对峙,伊河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70余座佛塔、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龙门石窟近代多遭盗凿,现存窟龛多集中在西山崖壁上

    潜溪寺,凿于唐代初期,主像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当时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是到唐朝贞观、高宗年间才完成主要造像。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洞窟。洞内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主像为释迦牟尼。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造像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为最佳,但已被盗,现存美国

宾阳南洞主像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宾阳北洞主像为阿弥陀佛,结跏跌坐,双手分指天地

《伊阙佛龛之碑》亦称褚遂良碑,原为宾阳中洞北魏造像碑,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第四子李泰为其母长孙皇后氏死后做功德而磨去原有碑文重新雕刻,通高约5米、宽1.9米,由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写,计一千六百余字,字体清秀端庄,宽博古质

敬善寺洞前室力士像,唐高宗时开凿

梁文雄洞,开凿于唐

摩崖三佛龛,武则天时期营造,七尊半成品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我国石窟中极为罕见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壁雕有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完工于唐高宗年间。洞窟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主像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后壁刻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一位供养菩萨。两壁的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万佛洞南侧立佛龛

万佛洞口南壁观音菩萨像,高85厘米,右手执麈尾,左手提净瓶,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曲线,姿态优美端庄,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

清明寺,开凿于唐,前后室结构,主像阿弥陀佛

双窑,万佛洞下的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开凿于唐,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像为释迦牟尼佛

惠简洞,完工于唐高宗年间

老龙洞,唐时在天然溶洞基础上开凿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直径3米多的高浮雕大莲花而得名,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

窟外门楣上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

洞口左上方“伊阙”两个大字,系明代河南巡案赵炎所题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最具代表性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像莲座北侧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它隶属于当时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南北宽近40米

主像为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武则天曾捐出“脂粉钱二万贯”

卢舍那佛像被赋予了女性形象,传说是武则天的化身,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北壁力士

北壁天王

左侧文殊菩萨

右侧普贤菩萨

右侧阿难

古阳洞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的洞窟。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洞中两壁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装饰华丽,变化多端

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魏碑书法精华“龙门二十品”,指精选的二十块龙门石窟造像题记,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古阳洞中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

从伊水东岸观佛台望奉先寺

西山洞窟全景

东山洞窟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唐代诗人白居易捐资重修,并撰《修香山寺记》,自号“香山居士”,2003年进行了修复

白园,位于东山琵琶峰上,是白居易的墓园

关林,是武圣关羽的埋葬首级之所,也是我国惟一的冢、庙、林(陵)合一古代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大门两侧墙上“忠义仁勇”四字

大殿

二殿

春秋殿

关冢前两座石坊,前面的立于明代,上书“汉寿亭侯墓”;后面的立于清代,上书“中央宛在”

关冢占地2600平方米,高出地面17米,气势恢弘;奉敕八角碑亭内立有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

大门外广场上的千秋鉴楼,又称舞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旧时百姓为关老爷献戏的场所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白马驮载经书佛像返回洛阳,次年建成的白马寺也就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重修

天王殿

大雄殿

殿内贴金雕花佛龛内塑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殿内塑像均是元代夹苎干漆造像,以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护法天将韦驮

韦力

接引殿

毗卢阁,坐落于清凉台上,为印度高僧译经之所

菩提树,也叫毕婆罗树、娑罗双树、无忧树,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觉悟和涅磐,都与菩提树有不解之缘

洛阳博物馆,1958年在城南关林建立,1974年迁至市区中州路,2009年现代化的新馆在洛河南岸投入使用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得名

中国牡丹以洛阳最富盛名,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王城公园内有牡丹680个品种5万余株,著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豆绿、烟绒紫、二乔、洛阳红、赵粉、葛巾紫等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东周时期车马坑的博物馆

展示了2002至2003年发掘清理的几十座车马坑(含车坑、马坑)中的两座,其中北边一座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残留马匹个数70匹,车马呈纵向两列排放,宛如出行阵列的场面

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辆“驾六”的发现,印证了古代礼制中六匹马拉一车“天子驾六”的记述。逸礼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河南旅游详细内容:
郑州开封
云台山
安阳
返回河南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