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装备轻量化系列之一
冰岩地带
取消

装备轻量化系列之一

轻量帐篷面面观

GRAYKNIGHT


在路上,是像云雀般在高山间闪跃,还是象蜗牛般缓慢地爬行,很多时候取决于你肩上所承担重量的多少。帐篷,作为你野外的庇护所和温暖的家,差不多是整个装备系统中最为沉重的部分。在漫山遍野仅有EUROHIKE 225等寥寥几个品种的年代,可能很少有人考虑过帐篷的轻量化,而仅仅只是满足于防风雨的需要。但在科技飞速发展,户外市场急剧壮大的今天,如何让帐篷不再成为你前进路上头疼的负担,似乎也变得简单起来。

容纳几人的帐篷最合适
轻量化,意味着越轻越好吗?显然,背离了实际使用环境与个人技能习惯的单纯减重,带给你的负面影响将可能远高于你从减负中所获得的快乐,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你可以想像在高山暴风雪中使用普通三季帐的危险,或是大雨天在单层帐中下小雨的困境。如何使你减去的重量与安全舒适性达成合理的平衡,才是装备轻量化的真正意义。因此,首先,你该明白选择何种类型的帐篷才是你最切实的需要。
户外市场上的帐篷通常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容纳人数或使用环境,以使用环境分,通常分三季帐、四季帐、高山帐。同样的结构下,它们的重量是依次递增的,相对于不同的温度、天气和海拔,你该选用相应标准的帐篷以免无谓的平添负担,这点无需多言。如果以容纳人数为标准,帐篷通常有1人、1.5人、2人、3人或以上的分类法则。考虑到3人或以上大型帐篷便于每人分开携带,以及使用环境的相对宽松,很少有厂家在设计上着重考虑减重,而占市场90%强的1人、1.5人、2人帐篷才是轻量化大戏的主角。
单人帐篷的空间要求通常很小,独行侠们很少乐于在其中翻筋斗,只要满足正常起居需要,便可心满意足,因此轻型单人帐篷很少采用传统的交叉X型杆蒙古包结构,而是多采用单杆的隧道帐形式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结构重量,宽度通常在80至100厘米之间。由此带来的弊端是,在某些硬地环境,无法扎地钉的情况下,搭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REI Roadster UL单人帐篷,仅使用一根横置铝杆做梁并辅以四角拉绳,便构造出合理舒适的空间,重量仅1.3公斤,帐底尺寸90X210厘米。
1.5人帐篷这个概念也许会让你觉得奇怪,实际上它是为这一类使用者考虑的——他们通常独来独往,比单人帐略宽的的空间能让居住更舒适,整理装备更方便,且不会有狭小的压抑感。另外,如果伙伴的帐篷遇到意外或是一不小心路上拣到位美女,这样的空间也凑合能容纳两人,只是略显局促,这类帐篷的宽度通常在100至120厘米之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重量,一种新型的Y结构帐篷被设计出来。
Y杆帐篷的鼻祖,Big Agnes Seedhouse 1,革命性的Y杆设计使全重仅1.5公斤,底面积110X220厘米。
双人帐篷无疑是大多数朋友最乐于使用的,合理的活动空间,可以接受的重量,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环境适应性和使用灵活性使其在帐篷市场大行其道。双人帐篷的宽度通常在120至140厘米之间,其接近正方型的结构使传统X型结构蒙古包帐篷或隧道帐篷成为这一类的主流,各大厂家只能在材料或细节的设计上尽可能挖掘出重量的极限。
MSR Zoid 2帐篷,在传统的屋脊型隧道帐基础上加装了脚部横梁,以很小的重量换来了帐内空间使用率的有效提升,帐底面积250X150厘米,重量约2公斤。
还有一类帐篷不得不提,准确地说它们是将材料发挥到极限的产物,其思路来源于早期军用帐篷的设计,使用大块雨披构筑成挡风避雨的掩体。这样的产品拥有极端的轻便与灵活性,只是对使用者的露营技能要求苛刻,同时环境适用性较差,但将其与露营袋相结合使用,将会创造出无比灵活的使用方法。Montbell tencho斗篷,仅500克的重量使其方便作为一般雨披使用的同时,只需使用登山杖作为支撑便可以灵活地搭建成一个合理的休息空间。

帐篷用材:还可节约多少重量
在帐篷结构上,似乎所有的厂家都已动足了脑筋,几乎所有几何结构都在帐篷上实践并应用以求得到最佳的重量/空间比。这一回合,将是帐篷材料间的较量。
帐篷材料通常由面料及帐杆两部分组成。
今天的帐篷广告一般都会详尽地标出外帐、帐底甚至内帐的材料,你能看到190T、210D、牛津布、PE底、PU等各种让你看着眼晕的材料,而在几十年前尼龙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帐篷材料都是经过防水处理的帆布或橡胶雨布,尽管能满足防风雨的要求,也足够结实,但它们非常非常可观的重量使得那个年代徒步的驴友的肩膀吃了不少苦头。那么,在轻且坚固的尼龙材料广泛应用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尼龙才是最适合你的帐篷。
首先需要解释一个专有名词D——旦尼尔=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当然,你并不需要记住这个公式,它实际上表达的是单位长度内丝线的重量,D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同样面积的布料就更重一些。一般的帐篷外帐选用150D或70D的尼龙,可以兼顾成本/重量/耐磨性,但在一些轻量级帐篷上,常使用30D、40D的面料以最大程度来减轻重量,代价就是成本的大幅上升和相对耐磨性的降低。
帐篷内帐通常采用涤塔夫(polyester taffeta,尼龙的一种,仿丝绸面料)或纱网。涤塔夫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但重量要比纱网重一些,透气性也比纱网稍差,因此,根据使用帐篷的环境,你可以考虑自己的帐篷内帐该是全纱网、半纱网半涤塔夫还是全涤塔夫的。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携带全纱网的轻量帐篷是个明智的选择,而在雪山环境中,几乎没有一款高山帐敢使用全纱网。
如果将传统的双层帐篷减去一层,无疑可以节约相当可观的重量,但是要使单层帐篷做到完美的防风防水透气效果,要比冲锋衣困难的多。那为什么不用GORE-TEX或类似的防水透气材料做帐篷呢?相信这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
GORE-TEX的防水能力达到20000毫米,且具有透气性,可以因此省略内帐,减轻帐篷重量,岂不是很好吗?但是GORE-TEX材料的帐篷至今只有寥寥几款,有人认为是出于防火的考虑。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帐篷采用的尼龙都是极易燃烧的。是出于成本吗?对于动辄花费数十万美元的专业登山队来说,一顶几千美元的帐篷并不算太贵。某户外品牌的创始人曾告诉过我他的亲身经历:当他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GORE-TEX帐篷在克什米尔地区旅行时,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几乎睡在冰窟里——结霜过于严重。GORE-TEX材料的确可以有效地排出人身体排出的湿气,但不要忘了,通过嘴巴和鼻子排出的湿气要远远超过身体所能排出的。GORE-TEX的透气速率在低温环境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也正是只有GORE-TEX服装而少有GORE-TEX帐篷的根本原因。当然出于极端的考虑,一些高山单层帐采用了轻度防水而强调透气的EPIC、ToddTex等材料,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采用轻型面料的MOUNTAIN HARDWEAR Annapurna高山帐,外帐采用30D面料,底面积140X220厘米,总重仅3.5公斤,可说是最轻量级的传统双层高山帐了。
帐杆差不多是整个帐篷材料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也占去了成本的相当一部分。
早期隧道帐的支撑杆为硬铝制的直管状结构,重量相当可观。现代的普通廉价帐篷多采用玻璃纤维杆,重量较重且在大风和低温环境下容易折断。因此,不同金属配比的铝合金杆成为轻量级帐篷的首选。常见的铝杆材料有7001、7075或7178等几种型号,更高的标号意味着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硬度,但帐篷的结构对铝材的韧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具体选用何种铝材并不能单纯地从减轻重量考虑,而要根据帐篷的使用环境与结构进行综合地权衡。
帐杆的直径也要从使用环境来考虑,如果只是普通的徒步或露营,8.5毫米级的帐杆便足以胜任;但如果是高海拔极端环境,还是10或11毫米直径的帐杆更叫人放心。显然,帐杆直径越大,也就意味着重量的上升。
LUXE Pelican帐篷使用的Y杆接头,为7001铝材铸件,使帐篷的Y杆设计可靠易用,将帐篷全重控制在1.7公斤以内。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登山者所使用的帐篷仍然是笨重的橡胶涂布或帆布材料隧道式帐篷,从它们在百多年前被发明时开始,就几乎没有任何革命性的改进。在那个时代,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帐篷会变得如此之轻,如此之小,更多的体力被节省下来,能以更轻松的步伐上路。
更高的目标,更完美的追求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使每一克重量的节约成为可能。也许有一天,躺在帐篷中的你会忽然发现,沉重的蜗牛壳,已幻化为蝴蝶的翅膀……

原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05年8月刊

返回装备知识专题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