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里拿着GPS,以寻找地球经纬坐标整数度的交汇点为乐趣,这个点可能就在你的办公桌下,也可能是在某处农家的牛棚里、深山的悬崖绝壁上……寻找交汇点就像在玩一个探险游戏,目的地是什么样子,只有身处其境才能知道。当看到GPS屏幕显示的经纬度归零,行动参加者心中的喜悦,不亚于登山者将顶峰踩在脚底的那一刻。而在寻找交汇点的过程中,又会有多少故事发生呢?
点线面的游戏
为了确认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人类发明了经度、纬度。整数度的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被称为交汇点(Confluence),这是在地球经纬坐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些节点。比如说东经120度,北纬40度的交叉点就是一个Confluence。1996年的某天,某个闲人突然发现,是不是可以找找看自己周围的交汇点呢?于是就有了这个交汇点项目(Confluence Project,也称为猎点,CP)。这项活动就是利用GPS导航,到达某个交汇点位置,取证拍照,然后在这项活动的官方网站www.confluence.org里登记,表明该点已被某人在某时访问过。
理论上,全球共有交汇点64442个,但是除去一些在南北极和海洋深处的不可到达点之外,只有16000多个交汇点可以访问。截至今年年初,地球上只有20%多的交汇点被访问过,其中中国大陆的1000多个点中,被访问过的还不到20%。
在北京,参加寻找交汇点活动的人群还很小。在这项运动的官方网站www.confluence.org的数据库里可以查到,中国东南部地区基本上已经被覆盖了。北京地区总共只有一个交汇点,据说只是一个老外在附近遛达过,并没有真正抵达。而在北京周边,还有大片空白。于是,北京的几个户外活动爱好者组成了中国交汇点探险队,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始了他们的GPS之旅……
说到为什么玩儿起“寻找整数”GPS点,也许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北京周边都转遍了,过去的野营、徒步活动显得缺少变化,大型的登山行动又不能经常进行,而纯粹的郊游腐败,正在腐蚀着他们。这一切必须改变,于是,“寻找整数”GPS点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找交汇点有什么意义?说差点,是一场 “捷足先登”的比赛,无聊当有趣;说好点,仅在北京附近,大约要9000平方公里左右才有一个交汇点(两个交汇点之间,南北相差110公里左右,东西相距79公里左右),如果每个交汇点都能找到并拍照,不就可以拼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草图了吗?
行走在GPS上
北纬42度,东经118度和北纬42度,东经117度这两个交汇点是河北最后两个交汇点,其中N42E117这个点有难度,在山里;N42E118则在路边,应该不难。行动前,通过全中国地图规划大致的行车路线和时间安排,通过ZULU卫星图片分析目标点可能的地貌情况,通过GLOBLE MAPPER结合SRTM遥感三维图片进一步分析目标点地貌,制定了计划路线。从电子地图上分析,到达42E118点有一条土路是在山谷中行进,远方黄色方块是曾家营子村,黄色虚线是土路,蓝色是经纬线,黑色点就是交汇点。土路的海拔1060米左右,交汇点海拔1050米左右,上升不多。俯视图上可以看到一条白线连接着土路和交汇点,有可能是冲击河床,也有可能是道路,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选择从土路经曾家营子接近交汇点,到达最近地点后离车选择适当道路到达交汇点。
2005年4月8日16点半我们从北京出发,刚刚上路不久,就开始下雨,进入山区后,雨开始变成雪,行进速度明显放慢。经过7个小时267公里的奔波,四辆车在23点46分到达河北隆化县城。由于河北省两千多教师在隆化集体考试,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找到住宿的地方,只好继续北上到围场县休息。
4月9日10点,四辆车从围场出发,向北纬42度,东经118度进发。1小时50分钟后,我们到达离交汇点最近的停车地点:北纬41度59.8589分,东经117度59.9432分。途中,由于过分迷信电子地图,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最后向当地老乡问路才找到地方。
停车后,大家都很兴奋,因为GPS显示,我们离交汇点只有不到两百米了,而且看起来地势平坦。没想到在登上了几层梯田后,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深深的冲击沟。Woodhead走在最前面,指着沟的深处说:“点就在我前面十米,我们必须下去。”
出发前从地图上就看到过这个冲击沟,不过当时我们认为交汇点应该在沟旁边,不会正好在沟底。大家纷纷找各种路下沟,Woodhead一马当先从沟顶滑到沟底,其他人也先后滑下。不过GPS还没有找到交汇点,我们手持两个GPS开始在沟底寻找。由于沟壁比较直,信号遮挡严重,一直没有看到GPS数据显示全零。Woodhead认为交汇点是在一个沟壁上,但过于陡峭,很难攀登。Nelson痛苦地爬上了沟壁,冲击沟的沟壁非常疏松,土和石头都很难支撑身体。Nelson艰难地转过身来,Woodhead把GPS扔了上去,Nelson低头一看,多了0.2秒,不是这个方向。Nelson把GPS扔还给Woodhead,Woodhead向反方向走了几米,终于找到了北纬42度00.0000分,东经118度00.0000分,时间是2005年4月9日,12时16分20秒。
在玩儿的背后
寻找交汇点是项综合性活动
“寻找整数”GPS点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要求参加者对汽车、越野、户外运动、通信等各种技术装备和科学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技能,才能使这项活动取得成功。
在我们完成N42E118点去N42E117点的路上,我们正庆幸内蒙的公路上车比山西少很多的时候,突然糟遇了沙尘暴。上午还是雪后明媚的晴天,瞬间变成了能见度极低的阴霾天气。我们尽量控制车速,在盘山公路上把握方向,因为高大的切诺基对于侧风对它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最后的一段省道是泥土路面,由于昨天的大雪,路面有些泥泞。这段路我们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路上很多时候使用了四轮驱动。
有时要靠一点点运气
回忆我们历次活动,其中最有挑战性,最考验这些年来积累的户外活动能力的就是寻找N42E117,N42E118这次活动了。由于我们的中国交汇点探险队在之前已经有了两次还算成功的行动,所以那次行动事先并没有特别设计。N42E117,N42E118是河北最后两个点,同时,我们感觉到从玩儿的角度看,这两个点比东边的三个点枯燥一些,所以我们只是希望利用一个周末就把这两个点解决掉。后来发生的一串事情,也使得行动获得成功后,有种特别的感觉。
那次出发便不顺利。我们是周五下班后出发的,而且是分成两组,一组提前出发,另外一组要在路上与第一组会合。出发时,天上下着大雨,我和Nelson开着他的六缸切诺基在第一组后面大约一个半小时路程的位置,刚出发不久就差点追了尾。
我们的车速要比第一组快一些,但是当我们走过密云进入承德附近的山区时,大雨变成了大雪,直接追赶上他们不太可能了。我们开始通过电台联络,第一组开着导航计算机穿过几个村镇,而在他们后面的我们通过电台居然在不是主要公路的地方最终和他们会合。之前的大雨、大雪和一些不顺利最终变为成就感。
在寻找N42E118点时遇到了些小问题,但与其说是困难,倒不如说是具有幽默感的小插曲。
尽信图不如无图
一般来讲,我们会在出发前制定详细的计划,收集足够的资料,然后用各种地图软件、卫星照片来分析交汇点的地貌。然而,我们国家的GIS系统还不发达,电脑屏幕上显现出来的地貌特征,若拿到实地去“按图索骥”,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迷路、走冤枉路是常事,这就需要合上笔记本,下车到处走走、问问。
寻找N42E117点时,我们到达离它最近的一个镇子,却发现我们不能从离地图告诉我们的那个山谷进入,因为中间还有一条河,我们要从有桥的地方多走一倍的距离,找到那个山谷,然后爬山。出发前虽然通过矢量地图结合卫星照片和三维遥感图仔细研究了当地的地貌,可是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依然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
当时的时间已是下午4点多,通过GPS我们知道当地的日落时间是不到7点。安排一部分人住宿,Nelson、Woodhead、王利发和我沿着河往南大约行走了三公里,开始寻找计划中要进入的那个山谷,可是我们并不能确定具体是那条山谷。
地上全都是雪,大家走着,没有说话,都在想如果天黑前不能上山,行动就会失败。下午5点半左右,我们到达距离目标点直线距离一公里左右,我们觉得这里就是那条山谷,顺着山坡上升。由于昨天的大雪,上升过程非常困难,我们并没有带冰雪装备,有时雪很深,雪灌进鞋,鞋里面都湿了。另外,由于没有路,灌木也使我们的前进更加困难。绕到山脊的阳面,那里的雪少一些,这让我们爬山容易些,在太阳落下地平线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山脊。
最终在7点左右,我们找到了目标点。
掌握新的识图能力
后来,GOOGLE发布了一个很棒的地图软件GOOGLE EARTH,我们重新分析了目标点N42E117的三维地理环境,山区、平原,或是平视、仰视山峰,发现人观察的视角和比例尺是不一样的,这些新的识图能力,是这次行动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找点行动,虽然表面是在玩儿,但是其中包含的意义是巨大的,体现出高科技与人自身智慧的结合,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我们在不到55个小时的时间内,驱车上千公里,中间遭遇恶劣天气变化,最后以人的智慧和组织能力,在山区复杂地貌里找到两个标定的点。这些不正是户外活动给人的生活、工作的启示吗?我们常想,如果遇到灾难和战争环境,一个高科技武装的小分队也不过如此,因为只有科技与人结合,才能最终完成任务。
装备,一个都不能少
参加寻找交汇点活动所需最简单的装备就是一台GPS和一台用来提供证据的相机。不过,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交汇点,通常需要具备下列“精良”的装备。
越野车
找寻交汇点行动一般要求参加者除GPS及相关软件使用知识外,最好具备野外生存、救护、摄影技能等。以团队为单位,队员要进行合理分工。
找寻交汇点首先就是要利用交通工具达到交汇点附近,我们的五次找点行动所到达的13个点中,有农田、沙地、草原、积雪的山峰、丘陵中的冲击沟,而行程中有矿区路、草原路,只有越野车才能应付这样的道路。
GPS
在历次的找点行动中,我们几乎使用过Garmin各个系列的GPS,包括Etrex Summit、Etrex Legend、Rhino、eMap、Street Pilot。开车的时候,带有地图的Street Pilot和eMap虽然可以显示大部分的国道、省道,但是接近交汇点越野的时候,所有GPS的地图都毫无用处了,只能依靠地图软件进行导航。因此,带地图的GPS在历次找点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
到达道路的尽头后,一般会徒步接近交汇点。这时,带有电子罗盘、气压表的Etrex Summit显示出绝对的优势。虽然从理论上说,带有对讲机和位置报告系统(APRS)的Rhino更先进,但是因为我们都没有他的数据线,所以都懒得使用了。Legend和eMap虽然可以载入地图,但需要事先制作地图——这可是没人愿干的苦差事。最有意思的是装有Street Pilot的老驴,由于他使用的是车载GPS,在内蒙古的草原上,他开着心爱的Benz G左冲右突、东挪西挪,试图在车内抵达交汇点的全零位置。
市面上销售的GPS数据连接线一般都是三个接头:一个接GPS,一个接COM,一个接汽车点烟器,线路比较复杂,而且我们在使用中发现GPS接到笔记本的COM口很碍事,于是花35元买一个USB<–>COM转换线,拆开之后进行改装,让USB直接给GPS供电,线路简单了,可靠性也提高了。
体会:GPS的电子罗盘是必需的,地图功能则属蛇足。
笔记本
由于越野车辆比较颠簸,因此对笔记本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我们曾经先后使用过IBM T21和IBM T40,前者虽然只有P3的处理器,但已经足够应付各种GPS软件的需求;后者屏幕大,CPU速度快,但相应地也消耗了更多电力,综合起来看并不占优势。
我们没有给笔记本配备专用的车载电源,历次都是采用逆变器给笔记本供电。在使用T21的时候一直使用60瓦的逆变器,使用T40的时候则升级到150瓦的逆变器。
体会:车用笔记本节电、可靠性要比性能参数更重要;逆变器最好采用效率比较高的产品,以节省宝贵的电力。
电台
因为不同的车辆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配备的电台,因此出发前一般要事先约定好电台的频率。对于车台没有约定频率的情况,应相应配备手台。车台属于高故障率产品,我们使用的不管是Kenwood 241还是Yaseu 8900,都出过问题,因此最好在每次出发前检查一下各个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果是手台,注意配备备用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Yaseu VX5R和Kenwood 71A都表现不错,甚至一个非常古老的Moto对讲机和一个0.5瓦的小对讲机就可以满足正常距离的车队通讯。
体会:电台属易损品,出行前检查通讯距离、效果是否正常。
地图软件
目前的地图软件都可以直接连接GPS,记录航迹,常见的有地图出版社的全中国电子地图、灵图的天行者、城际通的锐思、OziExplorer和OziExplorer 3D以及Global Mapper。这几个软件各有所长,也各有缺点。
全中国电子地图的乡村道路地名非常详尽,操作最为简单,功能也最少。
灵图的天行者城区地图比较详尽,但自动规划的线路往往是错误的,地图时效性较差。
城际通的锐思语音导航比灵图好上无数倍,地图不够详尽。
OziExplorer和OziExplorer 3D是一个开放的地图软件平台,最为爱好者所推崇,相应的周边软件和地图资源也是最为丰富的。
Global Mapper被誉为GIS中的“瑞士军刀”,简单而实用。它可以读取各种格式的地图资料,综合各种地图资料,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就成为最强大的导航软件。
在找点的历次活动中,我们一般在公路上采用OziExplorer导航,同时记录航迹、航点,回家后更新地图,就可以和其他人共享最新的公路情况了。在越野的时候,则基本上依靠Global Mapper导航。在深入大草原腹地和中蒙边境的旅程中,基本上没有走过冤枉路。
在导航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几个软件共享一个GPS接收机,我们常用的串口共享软件是Serial Splitter和GPS Gate。
(文/中国交汇点探险队)
原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05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