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的北方雨水充足,沙尘暴迟迟未曾光顾。“猫冬”多日的京城人,在春暖花开之前,不如先到咱们的邻居山西看看——
寻奇访古游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这里保留有全国70%的地面古代建筑,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文物有400多处,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旅游界因此称:“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风韵独特的三晋民俗文化逐渐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点,晋商社火节、五台山冬季风情游等一些旅游项目品牌效应凸现。2002年,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黄金周旅游仍然是全年旅游的主要部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北京游客是来晋旅游的主要力量之一。游客主要集中在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五台山、大同等几个景区。
经典旅游路线
晋北佛教文化游:
大同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九龙壁、善化寺,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五台山。
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
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
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
临汾尧庙、广胜寺、苏三监狱,洪洞大槐树公园,吉县壶口瀑布,丁村遗址,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黄河铁牛。
不可错过的精品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原名中都寺,寺内有大小彩塑2052个,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精华,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其中的精华是十八罗汉像和千佛殿韦驮像。韦驮像以夸张变形的身躯表现出强韧的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形象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动感强烈,威而不悍。
王家大院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1762年至1811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83间。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所以,王家大院又被称为“三雕”艺术的宝库。
应县木塔
全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西北,塔高67.31米,直径30米,巍峨壮观,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木结构塔。木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构架。木塔经历了近950年的风风雨雨,受到自然和人力的种种破坏,承受了数次六级以上地震,依然安然无恙。
永济普救寺
因为《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名扬四海,寺内与故事中的“惊艳”、“拷红”等情节密切相关的景点历历在目,还有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莺莺塔,在一巨型石蛙前以石扣之,便能听到清脆的“咯哇”声。
面食,千滋百味
山西面食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品种繁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或筋韧或柔软,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长。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从头至尾不会相同。
在山西,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疙瘩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山西面食有据可查的就有280种之多。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以刀工、削技绝妙又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是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山西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等。
在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人们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拨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的,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等。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