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又到取暖季节。目前我国民用建筑耗能量占全国商品耗能总量的25%,其中60%为采暖耗能,相当于发达国家在同等条件下采暖耗能的3倍。我国采暖耗能高,一方面是因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另一方面是缺乏热量计量和温度调控的功能。
今年开始,我国实行多年的城镇供热体制将进行重大改革,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逐步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
供暖:从福利走向消费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五十年代至今沿用的前苏联的主要以煤作为燃料的集中供热方式,投资大,热量损失较多,不可调控;取暖费用由单位缴纳,收缴率普遍不高;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尘埃,造成大气污染。现行的福利供热制度是建立在原有的住房福利制度基础上,随着住房制度的彻底改革,建立市场化的新供热体制已是当务之急。
国外供暖分户计量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主要采取分户计量方式。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西欧国家为节省能源纷纷出台了按实际使用量收取暖气费用的政策法规。随着八十年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和公众对供暖分户计量的认识又进一步上升到环保高度。二十多年来,欧洲国家关于取暖计量政策规范不断在实践中补充完善,完全为民众接受,转化为取暖消费方面的自觉行动。1990年,原东德地区引入暖气计量收费制度后,节省能源达到30%。九十年代以来,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基本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取暖计量法规,建立了暖气分户计量系统,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国外,分户计量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装上热表或使用热量分配贴片。在法国,用暖家庭分户计量根据居民的职业特点、居住情况等具体情况实行灵活的计量方式,比如采取按家庭户或按单元(楼房、小区)计量等方法。在收费方式上,主要采取按用热量收费,同时考虑建筑面积的收费方式。德国在采暖费的收取上,30%—40%按建筑面积计算,60%—70%按消耗的热量计算,以避免热量互导等情况带来的计量误差。
分户计量不简单
什么是分户计量?就是将供暖管线由原来的串联式改成并联式,每家一个阀门,不交费就不开栓,交了费的居民也不会因为邻居没交费而受到牵连。
实行分户计量绝不是一户一表就万事大吉。热具有传导性。一幢楼内有一户没供暖,但上下左右都有供暖户,且每家的温度都在16℃以上,那么这家的温度至少能达到12℃。户与户之间每1℃温差,仅通过楼板的传热量就相当于设计耗热量的5%,相当于采暖期平均耗热量的15%。所以,分户计量也只能是一个近似值。
现有的供热系统是上供下回,安装热计量表必须改造现有暖气管路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暖气管路系统一直沿用整楼或整单元循环的单管或双管系统。实行分户计量,要做到一户一表,必须将现有的每户管路改造为户内循环,即每户形成一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在入口加装热量表。这种改造几乎推翻全部原有设计,工时成本及所遇到的破坏住户装修方面的阻力,使改造工作困难重重。
再有就是分户计量的供暖费用将比现在的集中供暖价格明显提高,对于这笔不小的采暖支出,老系统用户不能不多从现实考虑。
采暖多元化
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成为可能。
独立采暖炉。本世纪五十年代始于欧洲,继而推广至全球。这种采暖方式是每户采用独立的燃气锅炉,形成以单元房为单位的独立采暖系统。可以安装在厨房里、阳台上、地下室或阁楼上,通过室内管线与散热器连接,可以同时实现暖气与生活热水双路供应。北京有不少大型的社区也在用这种方式采暖。许多专家认为独立采暖炉在安全性与污染问题上弊大于利。天然气本身虽然是清洁燃料,但碳氧化合物浓度对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燃气炉的电子设备无法做到完全可靠,存在安全隐患。燃气炉燃烧需要氧气,而冬季人们需要紧闭门窗。此外,燃气炉的燃烧器和管道清洗也是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像热力公司那样对系统用水进行软化、脱氧处理以保证锅炉管道不结垢、不腐蚀。
地板采暖。在亚洲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应用非常普遍。在回龙观、曙光花园等北京新建小区内,已经开始采用地板采暖。它的原理是通过在地面下敷设热水输送散热盘管,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辐射而将热量向地面上的空间散发。热量分布均匀,有较好的空气洁净度;低温地板辐射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没有传统采暖方式下人们口干舌燥的感觉;节能幅度约为10%—20%。缺点是对层高有占用;对地板的耐高温性、甲醛含量要求非常严格。
电热膜采暖。电热膜在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已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1993年左右才进入中国市场。电热膜采暖方式是把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铺设在天花板上,通过红外线辐射进行传热。电热膜供暖系统不占用室内空间,使用寿命长,免维护,免维修,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有沐浴阳光的舒适感。缺点是耗电量大。
空调采暖。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历史习惯,住宅没有采暖设施,但由于空气中水分多,加速了热传导,冬季在南方显得更加寒冷。这些地方一般采用空调取暖。但空调取暖耗电量大,空气干燥,浮尘增多,舒适度差。使用中央空调效果会好些,空气分布更为合理,温度均匀,波动少。
节能也重要
专家指出,与其选择采暖方式,不如选择节能住宅。
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是欧洲建筑学家提出的“反传统”住宅,这种住宅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对作用于建筑物的声光热等自然因素进行系统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因素对居住舒适度和健康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使室内自然温度接近于或保持在人体舒适温度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瑞士、德国和北欧四国已经普遍使用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成为世界上居住品质最高、最科学的地区。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节能意识上还很薄弱,住宅在节能上考虑不多。住宅节能,首先要考虑墙体保温——就像羽绒服比棉衣要暖和一样,住宅墙体用什么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其次,门窗密闭性也要好。决定门窗保温性能的是玻璃、窗框型材、密封材料和五金件。
北京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取消采暖和空调设备,但如果全面采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技术,大幅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节省日常能源利用的同时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建设符合欧洲低能耗高舒适度标准的住宅是可行的。
“热”也是一种消费品
每年的11月15日是北京法定供暖日,尽管今年北京依然实行福利供暖,但在今年7月,中国出台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试点城市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采暖,采暖费用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发给职工的采暖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试点城市供热实行政府定价;取消按面积收费的方法,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的办法。
集中供暖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北方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住着单位分的房,冬天享受单位付费的暖气,集中供暖被建设部副部长称为“国内全民福利的最后一个堡垒”。这是与原有的住房福利制度相适应的。伴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城镇80%以上的公有住房已经出售给个人,此时再由原产权单位承担住房的采暖费用显然不合理;再者,部分企业因效益不佳无力缴费,采暖费用的收缴难度越来越大,多数城市的收缴率只有60%。
自集中供暖制度诞生起,用户和供热企业之间的纠纷就没有停止过,企业嫌资金不够,用户抱怨价格太高。串联式的供暖方式不会考虑各家各户的需求,交了钱的与交不起钱或不交钱的用户被捆绑在一起,要么全供,要么全停。不供,交了钱的用户权利受到侵害;供,那些不交钱的用户就搭了“便车”,企业利益受损,对交了钱的用户也不公平。这一两难局面靠企业自身力量无法解决,所以,北京市政府才做出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供暖的决定。但政府不能永远承担买单的义务,供热应该由政府行为转为企业行为。供暖市场化,企业依据市场规律经营,展开竞争,消费者直接和供热企业发生交换关系,才能促使供热企业以提供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同时让消费者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供热企业,让双方都感到满意。
和水、电、煤气一样,热也是一种消费品。作为消费者,他就有自主选择权。在商品面前,他可以有自己的消费偏好,他要看你的收费合不合理,看你服务到不到位,即使现在不能自由选择不同的供热企业,还可以自由选择暖空调、电暖气等。这样,取暖才从一种福利变为消费。那时,才能完成供热体制改革,让消费者做到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合理付费。
丹麦:按热量收费
丹麦为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平均气温0℃左右,7月平均气温17℃,年平均气温为8℃,其采暖期甚长,从9月末到第二年5月中旬为止,将近有8个月的时间。目前已有60%的建筑面积采取区域供热方式,其中热电联产又占区域供热的60%以上。除区域供热外,燃气供热占13%,燃油占24%,其他方式占3%。供热普遍采用主供热站与用户分离的间接供热方式,其间的连接通过换热站进行。
建筑物室内采暖管网均为双管系统,独户住宅一般用水平双管系统,公寓房屋则一般用垂直双管系统。这种双管系统可将各散热器并联起来,使各散热器能分别进行调节。每个散热器的供水管处都安有恒温阀。恒温阀可按需要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热水流量,即用户可根据不同情况设定室温。采暖计量有分户热表及栋用热表加热量分配计两种情况。
丹麦在六十年代,家庭采暖也是按建筑平方米收费;到了七十年代,改为按流量收费;到了八十年代,采用动态变流量自控系统后,又改为按热表计量收费。
法国:采暖费按人头平摊
在巴黎市区,老式楼房客厅的一面墙上总建有一个壁炉,每当隆冬季节到来时,用劈柴或煤炭燃起的熊熊炉火赶走了屋内的阴冷和潮湿,给全家带来温暖。但现在,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壁炉基本上已经成了一种展示古老习俗的陈设。从上个世纪初开始,法国城市家庭的冬季取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烧木柴和煤炭的壁炉逐渐被使用电力、柴油或煤气的取暖设备所代替。这些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取暖方式,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清洁干净符合环保要求。目前,以老城区、新建住宅小区和楼房为单位的集体水暖和电热供暖,是法国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式。成立于1927年的巴黎城市暖气设备公司,是巴黎冬季供暖的龙头企业。它在巴黎城区和市郊经营集体水暖,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水暖供暖系统。
这种以城区、小区和楼房为单位的集体供暖,在法国又被称为中央供热。而在小城镇和乡村,居民们更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各家各户单独配有以电力、柴油或煤气为能源的取暖设备。
在法国,中央供热的费用,是根据消耗能源的多少和居住人口的数量,按人头平均分摊。在巴黎市区,两室一厅使用水暖的家庭一般每年要交纳700至800欧元的取暖费,这笔钱约占家庭交纳的社会保障分摊款的一半。而政府并不为消费者的取暖发放任何直接的补贴。享受中央供热的家庭,供暖何时启动、何时停用,全由房子的主人决定,所需费用也全数由用户自付。
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法国曾就应采用哪种方式取暖进行过一场讨论。当时一种意见认为,应当一切都用电,因为以电力为能源的供暖设备投资少,也有利于保护环境。但用电对消费者来说费用过高。还有意见认为,水暖的管道和散热片虽然先期投入较高,但运行时比用电取暖经济得多。所以目前在法国城市里,水暖供暖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挪威:月球引力供暖
挪威北海岸的居民住宅为利用月球能量供暖,专门建造了一个独特的水下电站,该电站能利用潮汐能量发电。涡轮机安装在离Hammerfest不远的Kvalsund海峡底部,月球引力场引发的海浪驱动涡轮机9米长的叶片,涡轮机所发电能可直接并入当地电网。涡轮机看上去像一台水下风车,每年将能发出约70万千瓦生态上纯净的电能,足够提供30幢住宅的照明与取暖之用。
研制这项计划的Hammerfest Stroem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月球潮汐能量发电用于居民住宅照明和取暖的实例。”在12小时涨潮和12小时落潮期间海流以大约2.5米/秒的速度运动,涡轮机的叶片转动能根据水流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自动换向。这台涡轮机只是一台试验样机,如果计划成功,这样的涡轮机将会被广泛采用。
美国:各种能源供暖
传统燃料在美国的家庭供暖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中央供暖,但一直到南北战争之后才逐渐普及。一般说来,早期的供暖系统采用的都是燃煤锅炉。但燃煤锅炉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导致气体泄露,需要有人不断给炉子添加燃料并照看火。经过多年不断地改进,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供暖系统才逐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燃油锅炉的出现使供暖系统更为方便可靠。
二战以后,随着天然气管道的大规模铺设,天然气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到20世纪60年代,天然气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燃料来源。天然气受到欢迎的原因部分归功于其通用性,天然气可以用于洗衣机、烘干机、烤箱、炉灶以及室外的烤架等多种家用电器。同时,由于这些天然气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气田,不会受战争和贸易禁运的影响,因此要远比石油来源稳定且可靠。但是,在少数天然气管道还未完全覆盖的地区,如新英格兰,燃油供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地区,与大多数天然气供暖用户不同,燃油用户能够稳定整个季节的燃油价格,并且能够很方便地更换供应商,这也是天然气用户无法具备的优势。
1950年,只有不到1%的美国家庭采用电供暖,但现在,在冬季气候不太寒冷并且电价低廉的大多数地区(包括美国南部以及西北部),电供暖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电供暖的普及(至少是在美国南部地区)主要是因为在装有空调的新住房中采用电供暖的成本低廉。而在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电供暖并不是很流行,因为这些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取暖成本很高,同时电供暖的温度比天然气和燃油供暖温度低。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许多家庭更愿意选择天然气或燃油取暖的方式。有些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由于受建筑法规的限制,电供暖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而与公用管道天然气相比,更为昂贵的罐装石油液化气在一些公用管道未能覆盖的农村地区,却是供暖的首选燃料。另外,木材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导燃料,它在极少数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主要的燃料来源。
在美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家庭供暖所消耗的能源只占不到7%的比例,但其高效纪录却令人瞩目——从1978年到1997年,用于家庭供暖的能源消耗下降了44%,而同期家庭住房数量及住房面积却增加了33%。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能源危机之后,美国普遍采用了更加保暖和高效的取暖设备。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在未来20年内,美国家庭供暖的能源消耗量将增长14%。天然气和电在美国家庭供暖市场中可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另外,由于成本原因以及冬季阳光的限制,太阳能在大多数地区无法成为主要的供暖方式。2000年,美国只有4.7万个家庭采取太阳能供暖的方式。同时,至少在2010年之前,用于家庭供暖的燃料电池还无法在价格上形成太大的竞争力。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