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信用卡专题之二
冰岩地带
取消

信用卡专题之二

       近日,北京银联表示,根据《北京市银行卡应用发展实施规划纲要》的实施步骤,90%以上的本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年底前将成为银行卡持卡人,力争一年内在本市国家行政机关中普及使用银行卡。
       对于持卡人来说,刷卡消费有许多优点:没有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和风险,超市付账不会收到假钞,不会得到零零碎碎的分币;使用信用卡,还可通过透支简便地获得银行贷款。
       然而,北京目前的刷卡环境还不尽如人意,2月28日,记者采访了国内最大的、专业性最强的中国信用卡之窗(www.creditcard.com.cn)信用卡论坛的两位版主cosine和hehaitao,两位版主都有多年在京刷卡消费的经验。
       面对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国内用卡环境,两位版主痛陈——

北京刷卡消费难

姜泓

对话

       网友margaret_5的一次遭遇:
       时间:2002年12月中旬
       地点:北京国林风书店
       过程:本人购书若干,用牡丹信用卡结账,POS是农行的。收银员看起来像个刚进城的农村妹,第一没验卡的有效期,第二没验卡上打的是MS还是MR(女士还是先生),第三没验正面持卡人拼音与背后签名是否相符,第四没验签单字体是否与卡背面签名相符。
       me:你不验证一下我的签字吗?
       she:……(一脸茫然,好像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me:你该验一下我的签字啊,要不怎么知道这卡就是我的?
       she:这卡怎么会不是你的?(无辜、惊诧状)
       me:你怎么知道是不是我的?
       she:不是你的卡你为什么要用……(我晕!)
       me:万一我是偷的别人的卡呢?
       she:你刚才输了密码啊,别人的密码你怎么可能知道!
       me:信用卡消费不要密码。
       she:那你刚才输的是……
       me:随便的六个数。
       she:啊……???(完全迷糊状)
       me:你们财务人员没有给你培训过怎么受理信用卡吗?
       she:能刷不就行了吗!
       (我再晕!)我开始严重担心我的信用卡的安危!千万不能搞丢了!

签字?密码?哪个能成为消费确认方式
——信用卡消费的两难困境

国际惯例碰撞中国国情

       cosine说,在北京大多数超市中,收银员分不清什么是借记卡,什么是信用卡,刷卡之后一律要求你输密码,而这两种卡在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上差别很大。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过程是这样的:收银员持信用卡在POS机上刷卡,银行信用卡中心根据特约商户报上来的卡号判断此卡是否在止付黑名单,消费金额是否超过信用额度,通过后返回一个预授权号,POS机收到预授权号后出单,持卡人签字确认,交易成功。等银行收到特约商户的结账单后,才从消费者账户中扣除消费金额。我在北京拿信用卡消费,没有碰到过不让我输密码的,一般北京的信用卡都是随便输密码的,任意6个数字都能通过,但相当一部分持卡人不知道这种情况。
       签字在国外是最有效的确认方式,在中国却变成了一个消费程序的完成动作。另外信用卡背面的签字条太窄,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好签,信用卡卡样是从外国卡照搬过来的,与国际接了轨,中国国情就顾及不到了。不要指望收银员能仔细辨认出签购单上的签名与信用卡背面签名的差异,他们不是专业的笔迹鉴定专家,要求持卡人每次签名都完全一样也是不可能的,而且银行要求持卡人在信用卡背面的签名是要“容易辨认”的,容易辨认也就容易模仿,伪造签名的难度就小了。
       hehaitao说,银行普遍承认,如果用密码代替签字来作为确认身份的方式,将会大大降低信用卡欺诈风险,而且当银行试图按照国际惯例,将身份确认方式改为签字时,不少持卡人提出了异议,认为签字方式会增加信用卡丢失、被盗后的损失,希望仍然使用原来的密码确认方式。银行也提出,不同行业应采取不同的身份确认方式:在宾馆、酒店和餐饮行业,比较适于使用签字方式,在零售业宜用密码授权方式进行身份确认。
       关于密码,hehaitao谈了自己的看法,国外信用卡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决定了持卡人习惯签字方式,而国内的信用卡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起步的,一开始就利用了计算机技术来为信用卡服务。中国人缺乏使用签字的传统和基础,持卡人习惯使用密码,再加上国内伪卡交易不多,持卡人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使用密码比签字安全。美国的通讯业发达,能够及时发现伪卡、假卡交易,风险相对能够控制在一定水平。但是从长久看,随着伪卡集团作案水平的提高,作案手法的多样化,密码制度将保证不了磁条卡的安全,应发展安全度较高的IC卡产品。
       hehaitao说,国外有保险公司,即使你丢了卡,被人非法用卡,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银行只受一点点损失。国内则完全不同,发卡章程里有一系列免赔条款,又没有可以转嫁风险的第三方,所以最终损失由持卡人自己承担的居多。
       看来用密码消费还是安全一些,毕竟多了一道程序保护交易的安全。那么目前信用卡是不是可以一律实行密码交易呢?
       两位版主说,在国内目前用卡环境下,所有银行卡都应该使用密码,这样丢卡之后被人盗刷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我们现在的网络已经能够达到实时密码授权的要求,在便捷和效率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保证安全性。有几家银行的信用卡已经提供报失即时生效,失卡零风险的服务,但许多持卡人经常是丢了卡不是马上就能发现、报失的,所以凭密码消费可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

错误百出的媒体报道
——灌输给消费者错误的用卡概念

谁来普及刷卡知识?

       两位版主认为持卡人相关知识不足也是造成当前刷卡难的原因之一。
       cosine指出,用卡知识需要大众媒体来普及,不少媒体都曾经报道过一次消费,多次刷卡引起纠纷的问题。但现在有的媒体报道中错误百出,给持卡人很多错误的概念。最常见的就是银行卡、信用卡的混用,前几天《经济半小时》说我国发行信用卡四亿多张,这里的“信用卡”应该是“银行卡”。
       记者看到《精品购物指南》2月25日一篇题为“别让银行卡卡住你的生活”的文章,文中提到三个案例:
       案例一中“输入密码后,收银员用卡在POS机上划了一下,机器半天没有反应。”——有反应才怪呢,刷过卡的消费者都知道,先刷卡,后输密码,才是正常程序。
       案例二中“北京只有7家银行发行了贷记卡也就是信用卡,他们是中行、农行、工商、建设、招商、中信、广发。”——贷记卡和信用卡倒没搞错,但目前北京只有4家银行发行贷记卡:工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发行准贷记卡的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对于持卡消费的安全问题,招商银行的有关人员表示:在办理招商行的信用卡时,可以先办理一张招行的一卡通,同时办理一项转账业务,信用卡里存钱不必太多,花钱时,可以先打个电话,把一卡通里的钱转到信用卡上再消费,这样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信用卡里存什么钱?我们不知道是文章作者想当然地这样写,还是这位“招商银行有关人员”有意坑害持卡人。先消费后还款是国际通行方式,也是所有信用卡的卖点;提高安全性?如果被盗刷,该透支的还是一样透支掉的。
       案例三中正文写的是丢失储蓄卡,文末配的漫画上写的是“该死的!花光我的钱不说,还透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也就是说储蓄卡是不能透支的。

商场、超市处处碰壁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刷卡环境急需改善

       两位版主对北京的刷卡环境也不满意。他们说现在“刷卡消费无障碍”的广告街头随处可见,说明政府采取措施了。如果不搞这一工程,2008年奥运会怎么办,另外在这方面北京已经明显落后于上海和广东了。沿海一些城市商场里POS都是一台,而北京收银台上往往摆着好几台,四大银行,再加上银联的,有的超市还按不同银行的POS分出不同的收费口。实际上有一台就够了,但大城市里往往牵扯到多家大银行的既得利益。
       cosine说,他在超市里输密码的时候,后面的顾客经常探着脑袋看。为了记忆方便,通常大家的密码没有几个,一张卡是这个密码,第二张卡可能还是这个密码,所以我现在输密码先要四周看看。银行里好歹还有一米线,输密码的终端上还有个罩,可超市就没有。大众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刷卡输密码的时候应该回避一下,被人探着脑袋看你的隐私实在是件很恼火的事。
       许多超市受理信用卡的收银台同时也接受现金,你前面刷卡,后面那些付现金的人就烦——你刷什么卡呀,累不累呀。刷卡的人互相可以理解,POS慢嘛,得等,付现金的他就不理解,嫌你碍事。北京POS刷卡一般要4、5秒,也有长到17秒的。那天我刷卡30多秒POS没反应,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冒了一身汗。
       hehaitao说,去年我在家乐福刷卡没有通过,收银员问我哪里的卡,我说异地卡,收银员马上就说异地卡我们这儿不能刷。这种回答明显是错误的,在人民银行的组织领导下,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努力,2002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联网通用。各国有独资银行、邮政储汇局均已实现300个以上地市级城市本行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实现了所有地市级以上分支机构本行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除中国银行、邮政储汇局系统改造和跨行业务开放改进相对较慢外,其他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100个城市银行卡跨行通用。绝大多数银行在40个设有分支机构的城市中发行了“银联”标识卡。2002年底,加入银联网络的发卡银行为71家,比2001年增加19家,联网机构达到2078个,POS达到24.6万台,占POS总数的86%;入网ATM4.8万台,占ATM总数的98.3%。
       两位版主说,北京商场里收银员有几个能做手工压卡的?估计不到1%。酒店、娱乐行业可能要好一点,因为用的比较早。cosine说,总体感觉一般大型商场收银员素质还比较高,刷卡的人多,见的多了。在许多超市里刷卡的程序是:刷卡,输密码,然后等着,POS一动,马上就把卡还你,根本没想到最后还有个签字的程序。
       hehaitao说,银行间为了争夺市场,未能严格规范商户受理程序,给银行造成较大风险,商户市场亟待规范。比如,建行近期发生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一位持卡人在某家商户刷卡消费,输入密码,但未在签购单上签字,后来持卡人对该交易拒付,引起纠纷,诉诸法院,法院以持卡人未签字为由判决该行败诉。有一家外卡收单商户,收银员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在多笔交易被拒付的情况下,还让不法分子持假卡分单刷卡,致使该商户面临被退单的风险,银行也因该商户多次受理假卡交易被外卡组织罚款2000美元。有时候我在签购单上故意签拼音或乱签汉字,收银员也不仔细核对,这种做法令人担忧啊。

骗子与信用赛跑

领先者决定信用卡普及程度

姜泓

银行卡——方便版存折

       用卡难,是与当前中国消费者的经济意识、消费素质较低分不开的。
       hehaitao在家乐福超市特别纳闷:门口提款机前排了好多人,全是提款的,提完款进去消费付现金,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拿着卡直接去刷卡消费呢?
       的确,银行卡的诸多功能中现在老百姓用的最多的就是提款,银行卡成了存折的另外一种形式。cosine说他最早办卡的时候想的是总算晚上有地方取钱了!
       现在的信用卡就像98年的手机,因为98年以前手机是身份的象征,高高在上,挺神秘的,现在满大街都是手机在叫了。信用卡也一样,过去我们一直宣传信用卡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就像这次招行的信用卡广告中说的“拥有,才有价值”。再过几年,信用卡的宣传就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支付的手段。

透支,中国人太陌生

       在国外,透支利息收入是信用卡业务利润的重要部分,透支消费是很普遍的。国内银行一般鼓励客户使用借记卡,因为信用卡的透支利息很难赚到,即使有人透支,恶性透支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了,而且信用卡的年费收入根本不足以抵消管理费用,所以鼓励持卡人使用比信用卡安全的借记卡消费,银行从商户那里赚取手续费,何乐而不为。
       cosine说,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是花昨天的钱,不花明天的钱。中国人一般是不负债的,看看银行里的巨额存款就知道了。目前国内信用卡透支利息太高,折算成年利率是18%多,而有的消费贷款只要5.5%,没人愿意支付透支利息的。另外,中国人没有借款意识,长期以来,大家对金融机构有一种潜意识的恐惧,不敢欠银行钱,总觉得欠钱不舒服,欠钱的不是好人,以往的媒体宣传也有这种导向。
       中国人不善于算机会成本的账,总认为交通费和搭上的时间、精力不算什么,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带来的成本。中国人还不算机会风险,比如ATM跨行转账,5000元以下收费3元,他就觉得不如我自己提了钱搬过去,他认为路上丢失、被抢发生的概率比较小,可一旦发生损失就太大了。还有的人现在还有那种老观念——一定要看到金钱在存折上的物理表现形式——那串数字,你给他张卡,他不认这种电子形式的货币。以前银行存折打印完后,工作人员会在后面盖个章,后来盖章取消了,有批人就担心:没了章你要不认这是你打印的怎么办?曾经有一位老人账户里没有那么多钱,透支取现,钱一下子出来好多,他吓坏了,打110让警察把银行的人找来,他以为ATM坏了。还有许多人是集体办的准贷记卡,至今不明白这卡的功能,只当成工资卡用。

信用体系,信用卡发展的基础

       cosine笑着说,咱们也不容易,从盖图章取钱,到同城通存通兑,到异地通存通兑,到借记卡,到网上银行,一步一步走过来。其实,发展的机会很多,拿工行来说,下面网点办卡人员的压力挺大,每年他有发卡量的指标要完成,别看他们板着张脸,他们也挺发愁的。同时外面挺多客户拿不到卡,那有没有一个结合点将这两方面连接起来呢?这就是第三方个人信用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就像国外一样,我交2000元钱,银行给我张2000元信用额度的卡。我刷半年卡,银行觉得我信用不错,额度提到5000,有了这张5000的卡,过段时间,我到另外一家银行,他一看你有5000的卡,行,再给你张5000或10000的卡。信用要逐渐累积起来,但一旦你有一次没还钱,完了,这个第三方个人信用体系就会记住你,以后你找工作、申请贷款、开公司都麻烦着呢。论坛里有篇文章说为什么中国金融骗子多呢,因为中国的信用追不上骗子,骗子比信用跑得快,而国外正相反,信用比骗子跑得快,一旦你骗了人,这个污点就要保存七年,七年内你很多事情都没法做,所以想当骗子得很慎重才行。国内骗子的机会成本很小,骗完这家银行,再骗另外一家,可以骗一圈。
       hehaitao介绍说,当前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或者称为“道德风险”,即透支款久拖不还造成银行呆坏账损失,而欺诈风险损失较少,这集中表现为外卡收单伪卡欺诈和骗领银行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地区的银行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尽管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但已基本适应当前业务发展需要。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征信体系:上海市已建立征信机构,银行在发卡前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申请人信用记录情况。
       (2)风险信息网络:为减少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材料申办信用卡这类诈骗案件的发生,1998年,上海市公安局与各商业银行联合建立风险信息查询网络。通过这个网络,银行可以查询申请人的个人常住户口资料,核对身份资料的真伪,确定申请人是否有刑事犯罪记录,减少骗领信用卡的欺诈损失。
       (3)银行同业公会:该公会下设风险防范小组,小组成员为各家银行主管风险的负责人,定期进行风险信息交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组织对外交流活动。
       (4)委外催收:通过委托外部公司进行透支款的催收,减少银行的人力成本,及时消化不良资产。
       目前,各家银行纷纷制定信用卡发展计划,争取尽快占领市场,但又不愿承担过多的风险。在业务发展初期,普遍采取较为谨慎的发展策略,目标市场定位在机关、大企业管理人员等优质客户群,或者现有准贷记卡客户中的优质持卡人;信用额度也不高,一般为1万元以下。

银行风险呼唤完善法制

       在信用卡相关法律方面,hehaitao指出,我国刑法中关于信用卡犯罪规定的比较少,对信用卡的定义太严格,缺乏对利用单位信用卡进行恶意欺诈行为的认定,对整个银行卡犯罪种类的认定还不具体,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利用银行卡犯罪的现状。目前国外对恶意透支不还款的,多以宣告个人破产为主要手段,我国主要是通过司法手段强迫持卡人偿还透支金额。此外,法院对电子证据的认定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当银行与持卡人就通过密码认证但没有签字的交易发生纠纷时,法院认为应以持卡人书面签字为准,没有签字就当然认为持卡人没有参与交易,而银行依据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密码构成对交易的确认的效力不够,造成银行最终败诉。
       近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将向全国人大建议尽快制定《个人破产法》。他指出,只有实行个人破产制,才能杜绝方式多样的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目前,新的《银行卡管理条例》正在等待国务院的核准,全国“两会”结束后可望获批,有关负责人说:“它比现行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具有更高的约束力,同时也是政府履行WTO有关承诺的体现。”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3月12日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