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决定,取消广防己和青木香的药用标准;9月30日后,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36种中药制剂将严格按处方药管理,患者需遵医嘱慎服。
许多消费者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医药专家提醒,是药三分毒,中药也要慎服。
中药:怎能想吃就吃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上周六,记者来到西单金象大药房,先到消炎药柜台向一位穿白大褂的导购人员说自己打算买先锋四号,但没有医院处方。白大褂说这有规定,没有办法,但她立刻把记者领到中药柜台前,向记者介绍了两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记者问:“买中药就不需要处方吗?是不是要先让中医看看再买药?”白大褂回答:“中药成药要什么处方,没有毒副作用的。”
记者接着来到同仁堂药店牛街店,在中药柜台前向一位打算购买中草药的老人询问:“您知道中药有毒副作用吗?”老人说:“没听说过。我只知道西药没有副作用。”
“中药没有毒副作用。”长期以来,许多消费者都持这一观点,认为中药即使有副作用,也很小。更有些病人“久病成医”,对所患疾病有些了解,就照方抓药。而一些制药企业、药店销售人员,在宣传上忽略对药物毒副作用的介绍指导,病人过分听信广告,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报道:有人因长期轮换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络丹、补心丹等引起汞中毒;有人过量服用云南白药,引起肾功能衰竭;有人过量服用六神丸(内含蟾酥具有一定毒性)治疗咽喉肿痛,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周及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有人每天服用人参而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伴失眠、激动、精神错乱以及胸闷、腹胀等;有人长期服何首乌,出现大便稀薄、腹痛和恶心、呕吐等。
人类最早的药学文献《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是药三分毒”,并据毒性强弱将365种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类别。中药和西药一样,有治病的功能,也有致病的危害。
国家提倡中药慎服,正是因为中药给大家错觉没有副作用,实际上中药肯定有副作用。医药专家指出,临床上发现中草药、中成药对肝脏的损伤很大。中药多在土壤中生长,由泥土中来的重金属,在制药过程中没有提取或者没有提取干净,对人体有很大危害。而中药一般用药时间长,消费者又普遍认为它没有毒性,毒性反而因这种轻视,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人体的危害。
凭处方购买中药
每当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时,不少消费者纷纷购买板蓝根,以致造成了板蓝根的脱销。专家指出,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无论预防还是医疗都要讲究辨证,切不可盲目服用哪一种药物,否则会适得其反。
以常见病感冒为例,同样的感冒病症,有的是风寒感冒,有的是风热感冒,临床用药完全不同。即使同样患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不同的患者也存在阴阳湿热等个体差异,用药需要区别对待,对症给药。消费者抢购的板蓝根,药性寒凉,属于清热解毒药,对于风寒感冒患者及风热夹湿感冒患者就不太适宜,而且久服容易伤及脾胃。因此,用药时要因人而异。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所在,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凭医生的处方购药是安全用药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中药早日凭处方管理,就可以减少时下普遍存在的中药滥用、误用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用药安全。因此,不少医学专家呼吁,应早日推出中药凭处方购买的规定。
药膳不可随意吃
今天,通过食用药膳达到抗疲劳、延衰、益智、减肥、美容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不是简单的中药和食物相加,更不是随意凑合在一起,而是药借食味,食助药性。
药膳所依据的“药食同源”理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药就是食物,食物就是药”。虽然某些中药可作食品用,某些食物也有药用价值,但是药物与食物还是有区别的。除了卫生部公布的3批“药食同用”的77种中药之外,一般情况下,中药与食物的分界还是很清楚的。
药膳食疗十分讲究药食禁忌,凡是与四气、五味、归经、所喜所忌等理论相悖的药食配伍,皆属禁忌之列。所以,药膳并非简单的“补”,而是按照中医的配方原则,“量体裁衣”,辩证施膳。
链接
中药须忌口
在服用某些中药期间不能吃某些食物,否则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这就是饮食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服用中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吸收与疗效。具体来说,服用清内热的中药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服用温中类药物治疗寒症时,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患者,应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鱼、虾、蟹等。水肿高血压病人不宜多吃盐、碱性食物。胃病泛酸不宜食醋。某些皮肤病及疮疖患者应忌食虾、鱼、羊肉、螃蟹等。
一般在成药说明书中都有食物禁忌的介绍。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