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疑问
你买保险了吗?
“公费医疗”这四个字早已是明日黄花,随着国家公费医疗的取消,各类社会保险日益凸显它的重要性。2003年1月1日,新《保险法》开始实施,这是《保险法》自1995年颁布实施后第一次修订的新版本,其显著特色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和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然而大多数老百姓对社会保险的态度还稍显冷漠,个人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漠。甭管那些花样繁多的保险以什么名目接踵而来,提到“保险”二字总是会想——骗钱。除了必须上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三险,任你吹得天花乱坠,心动的还是少数人。
药品降价空间还有多大?
医疗制度改革后,多数城市居民吃药得自己掏钱了。如今,治同一种病的药品牌越出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贵。患一次感冒,吃药、扎针、打点滴,花上百元已不是什么奇怪事。不过,彩电降价了,空调降价了,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商品都在降价,就连药品也在降价。年底,为与民营药店抗衡,北京医保全新、金象、同仁堂、永安堂等七大国有医药连锁公司陆续降价。永安堂更是打出平均降幅达25%的低价牌。成都甚至出现降幅在50%的“全市超低价”和“最低价扶贫营业厅”。
没事别瞎起哄。列入降价范围的药品毕竟还是少数,咱老百姓期待着更多的药品走入降价行列。
教育乱收费何时停止?
教育乱收费现象的曝光,在2003年达到了高峰。举目望去,众多中小学校长因乱收费而“落马”:上海普陀区江宁学校校长因收取139.2万元的择校生赞助费被免职;山西省乡宁县光华中学违规收取复习费和中考复习跟踪测试试卷费12785元,校长被撤职;宁夏9名校长清退教育乱收费近250万元……这几年,教育乱收费花样名目之多,令人瞠目结舌:什么补课费、转学费、自习费、基建费、计算机费、耳机费、资料费、取暖费,还有各种强化班、提高班、特色班、重点班、实验班,向学生推销各种保险、食品、学具……甚至连一些幼儿园的赞助费都高达几千元。
虽然国家一再严厉打击,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问题仍是屡禁不止,高额学费令许多贫困家庭一筹莫展。2004年这一现象是否能得到遏制,有关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这是许多家长心中所想、所盼的。
物业管理费该交多少?
如今,每平米一两块钱的物业管理费比恐龙还希罕,自己买套房还真不容易,除了昂贵的房价,物业管理费也让你不再敢小觑。没听见么?各类“××家园”、“××华庭”正在热卖中,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业主和物业也越来越像欠债的和讨债的。今天清洁费,明天公共卫生费,后天供暖费……一大堆的账单需要你结清。再心疼也得交啊,谁让是咱自己的房呢?
物业管理费也不是越低越好,服务与成本应当吻合。2003年9月,北京中海物业就因无力承担业主提出的低标准收费、超标准服务而退出欧陆经典。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物业管理收费原则是“合理公开、收费与服务水平相适应”,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听证会何时不被糊弄?
2003年举行的各种听证会,其形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实行价格听证制度的行业本身多数就是垄断行业,在这些无法开展充分竞争的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等行业,价格听证会开与不开又能如何?
每一次听证会上邀请的听证代表都是临时指定的。谁指定的?当然不是社会公众,这又如何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听证代表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呢?所以现行的听证会实际上就是弄一帮人来各自说几分钟,表一下态就完事,而真正的价格恐怕早在会议之前就差不多决定下来,开听证会的目的无非是要给一项受大多数人反对的、不合理的价格政策,要经过听证会这一貌似合法的程序,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
政企不分,垄断不死,价格听证,徒唤奈何? 充其量,价格听证仅仅是糊弄老百姓的一个温情脉脉的面具而已。
机票打折满意吗?
2003年,机票打折实现从明折明扣到浮动价,一时间引起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以前“暗箱操作”带来的折扣被中间商拿去不少,而新的运价政策出台后,对于消费者而言,便可从此公开享受票价优惠的政策。
旅客作为机票打折的直接受益者,自然欢呼雀跃,前不久还爆出南航新疆公司执飞的乌鲁木齐至北京航线机票最低降到了4折,达到此条航线有史以来最低价的新闻。不过,盘算着坐飞机的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春节黄金周将至,你想买几折的票啊?肯定便宜不了!
7大无奈
药价虚高让人肝疼
现在不敢生病的人估计有很多,不敢生大病,也不敢生小病。因为无论什么药店,随便一种药,都贵得让人肝疼,更别提如果药店工作人员推荐给你的药,更是贵得要人命。
这绝不是一个人的感觉,“药价虚高”是老百姓的共同认识。2003年1月,江西某药业的阿奇霉素片上海零售价为53元;2003年12月,它在上海最大的连锁药店内只卖9.5元。药店当然不会赔本赚吆喝,9.5元肯定赚钱。而53元的高价从何而来?药价虚高竟然高到这种程度!随着“平价药店运动”和“一元感冒药运动”,已经有药店向高价药开火,只不过他们顶着的压力也不小,来自医院,来自供货商。看来指望药品“货真价实”的日子不远了,但是尚非指日可待。
旅行社磨刀霍霍
旅行社宰客可不是新鲜事,每年都有,每年都是一样的伎俩,不过还真不能不服,每年上当的人都不见少。以至于这样的新闻看多了,对外出游玩有了一定的戒心,看着导游的笑脸总觉得他背后藏着刀子。
据说2003年港澳游火了之后,香港的一些导游和旅行社宰客已经形成“一条龙服务”,并且呈团伙化趋势,200港元的“钻石”、100港元的“瑞士名表”愣能让内地游客掏几万块的银子,看了之后让人心惊胆战。这种旅行社一般报价相当低,低得让人不敢相信,不过一旦报了名,交了钱,跟了团,到了景点,你就不是你了,成了导游的板上肉,至于怎么下刀子那就是人家的事儿了。
装修材料价格悬殊
关于装修这件事,要么您就别干,干了您就别怕麻烦、委屈、生气,至于操心,那是必不可少的。这第一关就是材料关。真不知道各位经销商是根据什么定的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北京市那么多装修材料市场有必要都走全了,每个材料市场的摊位有必要都问到了,否则真的一不留神就吃了亏。
在家装价格管理上,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报价标准。北京市为规范家装价格报价体系,出台了一个指导性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强制性,也很难确定谁违规谁合法。
2003年10月,来自英国的装饰建材连锁店B&Q百安居在北京落户,首日开张就创下单店单日销售、单日客流量、单日车流量三项纪录。商品按最小计量单位销售,200%差价退还的承诺,建材分档次,家装DIY展现了百安居的魔力,也给京城建材业上了一课。
驾校黑幕重重
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驾驶员的数量也迅猛增长。2003年1月,公安部宣布,我国公民学习驾驶的年龄放宽到70岁。除了放宽学车年龄外,驾驶证的审验制度也将进行改革。今后新手在考驾照时,只能领取一个开小轿车的“C证”。
北京交通这么堵,驾校是不是也应该负些责任?毕竟每年那么多新司机可都是从各个驾校毕业的,总有那么一批新的马路杀手上路。
关于驾校的内幕,各媒体从各个方面都进行过揭露,本报也做过报道。从内容来看,天下驾校基本上“一样黑”,有些教练不负责,有些考官放人太随意,有些学员塞红包,有些体检表可能是假的,这些事肯定不是大多数,要不然这马路上的车祸不得一桩连着一桩。
不过不论驾校怎么“黑”,排队等着上驾校的人多着呢,毕竟要合法上路,要做有车族就一定要上驾校,要是您连驾校都不用去就上路了,黑的可就不只是驾校了。
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近来,敌敌畏火腿、肮脏腌菜、染色卤鸡腿等问题食品接连曝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问题食品屡见不鲜。白白净净的银耳,据说都用硫磺熏过,反而是那些卖相普通的发黄银耳是真的能吃的好东西。以此类推,那些看起来好看得不得了的东西都很可疑。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够真正保证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从2003年8月1日开始,对米、粮、油、酱油、醋等五种食品实行强制性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然而本报记者在强制性实施QS一个月后的市场调查中发现,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商家与消费者都是一头雾水。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立法,保证食品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是加大监管监测力度,想方设法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生公寓住不起
村里来的孩子到北京念书,光耀门楣,可一来北京傻眼了,光要交几千块钱的学费不算,还要交几千块钱的住宿费。就是住上学生公寓的也不见得有多省心,冬天暖气不敢开,平常电不敢多用,走路小心翼翼,磕坏了东西,可要照价赔偿。
学生这个团体是彻底的消费团体,而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肯定也不是都那么富裕,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大学,是否应该为学生多考虑一下,让他们去住一些能住得起的学生宿舍。有学生说:“千万别把大学当作教育机构,它是一个彻底的盈利机构。”希望他们说的不是真的。
住学生公寓已不再是大学生惟一的选择。2003年底,上海市有关部门出台意见,对大学生校外租房进行规范管理。在校外租房的大学生须提交由本人、家长签名的备案表,并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做出责任承诺。
说明书说得不明白
商品说明书的作用是什么?这基本上是个白痴问题,当然是让人看着说明书知道商品怎样使用。但是有的产品说明书就是能让人不仅看不明白,反而越看越糊涂,本报在2003年的报道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部分商品说明书很难让人从中知道必要的使用信息,不能让人明白产品的属性。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商品说明书,选择“满意”或“较满意”的还不到一半。
《消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法》赋予消费者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利——知悉真情权却被许多经营者所漠视。在消费生活中,侵犯消费者“知悉真情权”的案例比比皆是。说明书“说不明” ,语焉不详看不懂,正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
8大撮火
上海大众有点烦
随着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爆,汽车消费纠纷也迅猛增加,成为目前新的消费纠纷热点问题。
在2003年的汽车消费纠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大众生产的帕萨特1.8T和POLO轿车发生的问题。年初,北京大约有上百名帕萨特1.8T的点火线圈出现问题,有的车主甚至半年更换了7个点火线圈。在上海大众北京各维修站,车主们排队领取点火线圈,预约车主最多达30名。7月,北京POLO车主发现一个新问题——在轿车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突然熄火。没过多久,深圳的一些车主也发现类似情况。POLO车友们非常担心这种行车熄火故障会危及行车安全。
上海大众车主接连遭遇故障事件,厂家、维修站与用户产生异议,并非偶然。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汽车业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在于有关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软弱。
洋快餐入乡不随俗
2003年11月,北京电视台报道,一位王先生在麦当劳吃饭,买完东西结账时,他觉得对方好像多算了十几元。经过核对,发现的确多算了一个汉堡的钱,王先生便要求服务员给他打张明细单,谁知打出来的账单除了几个阿拉伯数字外全是英文,于是他要求柜台服务员打张中文单子,可服务员和值班经理都说只有这种英文的。王先生要求把多算的汉堡钱退还,服务员给王先生拿出一张退货单说,退货一定要签退货单。王先生接过单子一看,退货单也是英文的。而在其它洋快餐店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
消费者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知情权,打出英文账单不能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根据有关规定,国外商品服务和产品外包装应该有中文标识,如果不能用机器打出中文账单,可以手写中文账单。
刷卡消费密码失灵
2003年初,金先生到国美电器城买手机,付款时无意中将密码输错了,居然顺利通过验证。后来金先生又到其他商城做试验,有意输错密码后发现同样顺利通过验证。金先生向给自己发放信用卡的两家银行咨询,一家银行告诉他,消费5万元以下的确不需要密码,只需持卡人签字即可,这种做法是与国际接轨的。另外一家银行也给予同样的答复,并表示用该行的信用卡消费,不管消费金额多少都不需要输入密码。
目前各家银行已降低办理信用卡的门槛,大部分银行推出的信用卡采用签名验证身份。年初,广东省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要注意安全保密。信用卡要不要设密码成为争论的焦点,实际上,频繁使用密码刷卡反倒提高了密码被破解的可能,风险依然较高,所以关键还是要加强对收银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自带酒水付高价
餐饮娱乐场所到底有没有权利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几年,但最近这两年政策似乎开始向商家方面倾斜。《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明确规定,饭店可以谢绝顾客自带酒水。虽然引来各方驳斥,但到了2003年,众多的商家和商会已经将其落实到实处。2003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餐饮商会规定,凡自带酒水的顾客,收取酒店售价的35%为开瓶服务费。
中消协指出,安阳市部分酒店的上述“告示”应属典型的不公平格式条款。依照《消法》规定,其内容无效。但有关人士认为,开瓶费的收取并没有违反《价格法》。只要酒店将开瓶费明码标价,就可以收取。但如果酒店事先没告知要收开瓶费,而最后将开瓶费打进账单,则是不妥当的。对消费者来说,明白不过的是,无论喝商家的酒水还是自带的,都是高价的。
小灵通价廉物不美
2003年,小灵通大举进京,从半遮半掩到大张旗鼓,以其固话的费用、手机的功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使用过程中,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首先是低端的小灵通不支持短信功能,高端的又不能与联通、移动互发,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小灵通互相之间也可能发不了短信。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小,信号无法“穿墙入室”,靠近窗户有信号,走到客厅没信号,床头不通床尾通,站着不通蹲着通……在室外也难尽人意,一位出租车司机抱怨,汽车速度达到40公里/小时,信号就时断时续,通一次话能掉两次线。
业内人士认为,就技术而言,小灵通是不适宜大规模的,尤其是高密度的公众使用。受到基站发射功率影响,即使小灵通多建基站,依然难以回避信号差的劣势,尤其是在北京这样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小灵通信号的劣势更是显现无遗。
分户供暖难实现
2003年7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三北城市年内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实现用热商品化的前提就是分户供暖,这种供热方式带来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公平,符合商品交易的公平原则。
11月15日,北京供暖的第一天,左家庄南里数栋居民楼的数百户居民家的暖气被断闸。居民们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这几座楼的12家产权单位,有8家单位还没到北京热力集团交供暖费,其他4家交了钱的也享受不到供暖。除此之外,集体供暖的不公平处也随处可见,比如交纳同样的费用,有的家庭温度是17度,有的家庭就是23度。但是,在建设部的指导意见下发不久,北京就宣布,由于诸多原因分户供暖年内难以实现。甚至有人说三五年内都很难实现。这怎能不让消费者郁闷?
婚纱照底片拿不回
2003年国庆期间,吉林的全先生领着未婚妻到一家影楼拍摄婚纱照,照片出来后,他十分满意,亲戚朋友们也赞叹不已。但过了几天,他发现自己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拿回底片。等他来到影楼的时候,老板却告诉他,如果想拿回底片需要额外再交纳一笔“版权费”。全先生大惑不解。
摄影作品被单列为一个作品的类型,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那么,婚纱照算不算作品呢?由于许多婚纱照和艺术摄影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应该算是作品,拍摄者对其享有版权,但是被拍摄者是花了钱买下拍摄者的劳动。因此,在拍照前最好跟影楼约定,要求独占底片,而很多影楼为了揽客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房屋中介成了骗子公司
2003年11月,“北京坚石房屋中介公司卷巨款逃跑”事件震惊业界。在此之前,房屋中介公司骗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它们多是交钱租不到房子或提供各种虚假信息之类。一些消费维权专家指出,贪小便宜是导致租房者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很多租房者都是外地的打工者和年轻的刚上班的大学生,这就更加令人同情,当然也令人遗憾。但如此明显的居高临下的语气,真是更加令人遗憾!
其实在这类事件中,很大程度是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在“坚石卷款”事件中,他们采取的“高买低出”的揽财手段,始终都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督。他们一般高价从房主手里租下房子(月付租金),然后采取有违市场规律的方式低价租给租房者(年付租金),等钱收得差不多了,就卷款跑掉。如果有关部门不加强监管,消费者怎么可能知道内情?
9大窝囊
医疗纠纷举证难
2002年,我国明确了“医疗事故适用举证倒置原则”,然而,2003年“两会”期间,32名人大代表提交议案,要求暂停执行医疗过错举证倒置规定。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数量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伤害。医疗费用与人们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医方追求经济效益,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低下,民众素质不高,舆论的感情倾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纠纷的增加。
在我国,告错了原告也只承担诉讼费,个别患者滥用诉权,医疗机构疲于应付,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并导致医生在临床医疗方面裹足不前。这不仅是医学的悲哀,也是患者的不幸。医疗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同时也要求不断创新,而现在很多医院为了规避风险,都采取保守疗法。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整个医疗临床水平的下降,最终损害的是整个民族的生命健康权。
单向收费一路坎坷
11月,重庆联通推出手机单向收费,仅仅过了5天,单向收费业务就被紧急叫停。
电信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机单向收费和双向收费都具有合理性。双向收费之所以合理,是因为移动电话用户在通话时,主叫方和被叫方都占用了信道资源;而单向收费之所以合理,是因为主叫付费,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近两年,移动通信市场上演了一幕幕的价格大战。移动电话资费各种形式的降价和变相降价不断发生,已经较大程度地偏离了政府定价。但如果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手机拥有者只接电话而不呼出电话,频率占用的成本由谁来负担?手机处于漫游状态时,本地呼出的固定电话,收取的只是本地市内电话费,手机的漫游费和长途费用又由谁来承担?
面对消费者的单向收费期待,电信专家阚凯力大喊单向收费有害,他认为,单向收费不能真正降低资费水平。降低资费才是消费者的利益所在。
小区停车“圈地收费”
2003年关于小区停车费的投诉越来越多,车主们并没有反对收费,只是他们觉得收费太高了。
不过,物业真的有权力在小区里“圈地收费”吗?小区的共用设施和共用部位究竟可不可以挪作它用?可不可以谋取利益?所得利益应当属于谁?业主所支付的房价款里包括公摊部分,也就是说小区地上部分是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不存在要支付租金的问题。业主每月已经交了一定的物业管理费,而物业管理本是物业公司对小区整体的一种管理和维护行为,自然也包括了管理地上车辆的内容,如果还要单独收取车辆管理费,有重复收费之嫌。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管理企业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
手机收费不明不白
面对手机话费单,大部分用户只知道手机的通话费和短信费,对密密麻麻的其他项目费用往往一无所知,用户不想看,也看不懂。
也许只是偶尔使用一次网站上的服务,以后每月的话费单上都会出现“其他费用”的收费,而不管你使用不使用。想取消,往往要打无数的电话,花许多精力。
不管是通话时间还是信息记录,用户现在都只能依靠通信公司的计费系统,但这个系统是不是准确,用户不得而知。2003年10月,河南登封人民法院就一手机用户起诉移动公司计时计费错误案,判决移动公司出示相关证书,证明其计时计费的公平合理性。
手机计费历来是通信公司的“一言堂”,给消费者带来的只能是种种顾虑。如果通信公司能够拿出证明其计费合理的依据,用户会更放心些。对于手机话费,消费者迫切希望了解收费依据。只有成本核算模式早日出台,才能根本消除消费者的困惑。
春运车票依然涨价
春运快到了,火车票又该涨价了。2003年春运的票价没听证,硬座票上涨15%,其他席位上涨20%。
铁老大为自己涨价辩解说,为了达到削峰填谷,分流旅客,必须运用提价的手段分解春运高峰对铁路造成的巨大压力。作为国企,涨价的重要前提应该是成本涨价,而春运期间,等量的成本分给了更多的人承担,成本反而降低,想想民航过节就降价的对比。通过涨价来减少出行、分流是一个不攻自破的冠冕堂皇的谎言。你涨得再高别人也要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之所以要涨价、敢涨价,那是因为铁路的自然垄断依然固若坚冰。
2002年的那次听证其实成为涨价的合理借口,成了应对公众质疑的挡箭牌。听证的实质是要通过充分听取消费者意见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听而不证”、“一次听证长期适用”只能显示出价格听证制度仍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消费者的权利依然被悬置。
电视短信陷阱密布
王先生给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发了条短信,此后每周都会收到提醒收看该节目的短信。交话费时,王先生发现这些短信竟然收了8元钱。
在有所谓“短信互动”等名目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只是热情洋溢地鼓动观众发短信到一个号码便可以参与该节目,对相关短信服务的价格却只字不提。消费者发送了短信,往往会在手机话费单上看到大额短信费用。
一般来说,在手机用户发送第一条短信时,会收到节目承办商发来的询问是否订阅包月短信的信息,并明确告知包月费用,用户可以选择订阅或取消。而有些公司则省去了这一环节,只要手机用户第一次发送短信,便会被视同订阅了包月信息,并要支付相关的费用。
根据规定,如果经营者在用户发送短信前未明确公布价格标准,就属于违规行为。今后再遇到这种“先斩后奏”的短信陷阱,用户可以向物价部门进行投诉。
酒后驾车险为谁护驾
2003年3月,天安保险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推出的非常事故特约损失险就是俗称的酒后驾车险一出台,就有人认为,酒后驾车险的推出是鼓励酒后驾车,鼓励玩命。
在我国,第三者受到的损失只能由酒后驾车的肇事者自己负责赔偿。在许多情况下,肇事者往往因为很多原因无力对受害方进行充分的赔偿。根据我国民法,经济赔偿程度又普遍偏低,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和充分的赔偿。酒后驾车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受害者的利益。
酒后驾车肇事者并不会因为投保了酒后驾车险就能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以身试法,在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酒后驾车险绝非保障酒后驾车肇事者的利益,为其行为受害方提供保障的保险与违法行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项险种只是为投保者提供部分经济补偿,并不能免除或减轻他的行政、刑事责任。每一位办理该险的司机在签合同交钱时都是清醒和理智的,不会因为投保了该险就故意纵容自己酒后驾车肇事。
汇款附言收费增加谁的成本
国家邮政局宣布,从8月30日起对国内邮政汇兑附言超字段部分收取附言费。
汇款附言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邮政窗口操作处理和网络传输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但电子汇兑减少了邮递汇款单的人工和机械等费用,邮政部门怎么不减少汇兑费用?更何况,实行电子汇兑增加了邮政窗口人员的工作量,这不是客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邮政部门怎么能随意将这种成本转嫁给客户?邮政已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了汇费,这笔费用是否应该包含附言的服务费用?至于免费的6个汉字汇款附言,有过邮购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并不会如邮政部门所言“可满足大部分个人客户的汇款附言需求”。
邮政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它的收费涉及面很广,任何改变都会对用户造成影响,虽说一个字一毛钱不是大数,但“小数怕长计”,邮政部门在制定收费标准时,是否也应该听听消费者的意见呢?
业主维权长路漫漫
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纠纷早已屡见不鲜了,2003年9月,《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否意味着业主维权运动时代的到来?
许多公众认为,由于条例在内容方面几乎没有细节描写,能够被顺利操作的内容很少,而且保护业主利益的核心问题没有体现,条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物业公司的利益。只有不到两成的小区组建了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手中的权力依然微不足道,没有一项职权是实权,都是义务或责任。业主大会作为利益集合体,业主委员会作为行为执行组织,在条例中却并没有赋予相应的法律地位,它们不是居民委员会这样的行政基层组织,又该如何去承担民事责任?
物业管理人员是业主聘请来的服务者,物业管理人员所行使的职能,应该是业主共同授权委托的,并且要接受业主监督。可实际上,业主们“花钱买气受”的现象屡见不鲜。
10大期待
将看病实名制进行到底
2003年5月,北京市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医院看病实行实名制的紧急通知》,要求患者就诊时实行实名挂号。过去的医院门诊,存在着重医轻管的积弊。非典来了,医院管理上的漏洞和危害都暴露出来了,于是,想起了实名制。
犹如一块黑板的正反两面,表面上看病实名制切中的只是医院重治轻管的积弊,实际上无意间也点中了当前医疗保险中的顽症——一卡多用。“一人医保,全家吃药”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卡一人就诊的规章,早已名存实亡。借着防治非典的东风,将一人一卡规章的实施到位,这应该是实行看病实名制初衷以外的收获。
看病实名制一下子点中了医院重治轻管和医保一卡多用的两大软肋,实在是一件很好的制度。希望这样的好制度能够坚持下去,使医院的工作做得更到位,使医疗保险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来。
新《消法》更利消费维权
200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颁布整整十年。现行《消法》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部法律,但其制定受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环境的限制,许多问题没有在《消法》中反映出来,有些条款只是原则性的,缺少具体操作性,极易产生歧义,一些概念也需要明确界定。因此,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议尽快修订《消法》。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现在,消费维权运动进入了艰难的胶着期,消费者与商家双方分歧加大,争议范围扩展,维权成本提高。
现行《消法》少有相关的司法解释,适用时很困难。在《消法》中,房屋不算商品,还有汽车、水、电等,应对商品重新进行具体分类,适用《消法》。
法律应该具有超前性,但法律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消法》的修订必然是一个谨慎的过程,我们希望这一过程能在2004年开始起步。
道路不再拥堵
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在2003年8月突破200万辆。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交通拥堵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上下班高峰期间,北京城内城外交通干道就如同大停车场一般。
交通拥堵该怎么解决呢?国外大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大约在400万-700万辆之间,照此推算,北京的车绝不能算多。但与巴黎等大都市相比,北京的路明显要少。比如,伦敦的道路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为35%,美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比例则高达45%,而北京的这个数字是16%,上海要更少一些。这就是说,在交通拥堵的矛盾中,路的因素或许更重要一些。如果把板子打在车身上,要加收这税那税的,方向肯定是不对头的。
看看这些年重“堵”不重“疏”的交通管理方式,以及那些个性化车牌、停车泊位费之类有头无尾的草率决策,再听听这次征收私人车牌费等提议遭到的群众强烈反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坦率批评,有关主管部门真应该认真反省反省了。
造美女别毁容
每年求职高峰期,也是整容高峰期,有整形整容医院做过统计,每天接受手术最多可达100多例,仅2003年的高峰期就突破了1000多例。不少大学生到整形医院一本正经地“订购”起“金喜善的鼻子”、“赵薇的眼睛”、“舒淇的嘴唇”、“林青霞的下巴”……
若干年前,有人曾预言,到21世纪,医学界将有三大领域红火起来,第一是性医学,第二是心理学,第三就是整形外科。现在想起来让人不禁佩服万分。时光流逝,这样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与此同时,美容变毁容的悲剧不断上演,所以才有了那句话:中国美容行业,十年毁掉二十万张脸。很多时候,法律的滞后让消费者的索赔无法实现。
其实更多的男性还是期待大街上的美女越来越多,那样多养眼呀,只要自己的媳妇别干这种既危险又费钱的事儿就行,
洋超市商品越来越便宜
消费者看重的是商品的质量、价格,而不管你姓“土”还是姓“洋”。沃尔玛、百安居、欧尚等国外洋超市在2003年对中国连锁企业的冲击有目共睹。面对日益激烈的商战,是被吞食还是被激活?是我们本土商业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但眼下,关键是要学会“与狼共舞”,扎紧篱笆,练好内功,引入更现代的、更人性化的商业理念,同时又要彰显自身特色,明确经营定位,才能实现共存共荣。
对消费者而言,不管你是“土”是“洋”,东西便宜就行,这一点从十几吨大米几小时被一抢而空的现象就可以看出来。当然了,价廉的同时还要做到物美和更优的服务,不仅给大家带来便捷,还应该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才是真的。
婚介公司不再有陷阱
在所有的征婚广告里,肯定有一些是真实的。可是对征婚广告大家一直不太相信,原因是征婚者开列出的条件都太优秀了,优秀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再加上经常在报上看到一些征婚骗人的报道,更让人怀疑它们的真实性。尽管一些话很煽动人心,却经不住仔细推敲。比如一位女士会对所有读者赤裸裸地说自己夜晚寂寞孤独吗?如果真是那样,这位女士就有些不自重了。还有,征婚者会对所有读者抖落个人隐私吗?
如此说来,这些搞代理的婚介就令人生疑了。仔细分析一些由婚介炮制的美妙动人的征婚广告,再联系一些关于婚介骗人的报道,不难看出很多广告都是诱人上当的陷阱。
其实看多了征婚广告有一个好处,别人问你有什么条件时想都不用想,通常回答是这样的:沉于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激情似火柔情似水。最好再加一条:别嫌我挣得太少。
电影分级快实行
“老少皆宜”的结果就是“老少都不宜”,成年人看了不能完全满足,而少年儿童看了却造成负面影响或看不懂。对于成年人来说,正常的亲热或表现战争场面的暴力戏,都是他们所能接受并需要的精神娱乐。如果什么都要“老少皆宜”,对成年观众来说作品就会有许多缺失,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而对未成年人却让他们看了不该看的,同样不公平。我们想一想,现在的市场上,哪样产品不是在进行细分啊。我们光卖衣服的商店就分女装部、男装部、童装部。说到精神文化产品,以我们的电视节目为例,也有给女性们看的《半边天》,给小孩子们看的《大风车》,给青少年朋友看的《第二起跑线》、《十二演播室》。我们的电影与广播电视一样,同属精神文化产品,也应该进行细分。否则就是对孩子们的不负责任。
站在拯救孩子的角度,我们也应该进行分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在现有条件下,分了级也不会有三级片,正因为如此,还有什么顾忌的呢?
收费频道价格降低
买车买房的人挺多,却很少见人愿意拿钱买电视节目的。老百姓把钱都花哪儿了?“交通通信、居住以及医疗保健是近来的三大消费热门,而吃、穿、用的消费比重在下降。”这是2003年前10个月统计数字中显示的结果。
花更多的钱看电视?不看。这么多年基本上免单看电视的惯性还在继续,更何况要看付费节目还得先花1000多元买一个机顶盒,外加每月二三十元的费用(一年下来也得300元左右)。——干吗要看!
有人认为,能自主选择而且没有广告,当然需要另外付费。严格地说它更能满足的是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特定需求,所以乐于接受服务的人为此付费是理所应当的。行,算他们狠,别到时候挣不着钱了又想起我们,有本事一直挺下去别降价。
汽车召回制度早日实施
年底,听说这事儿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够烦的,听了多少回了,这次也别抱太大希望,否则失望就会越大。
都知道咱们自己的汽车厂家都非常惧怕“召回”。国内厂家有一个普遍观点就是:实行召回制度的话,车主会将所有的故障推给厂家,厂家吃不消。以前北京市实行在用车排放控制改造,实际就是一次政府强制召回。从那次召回的情况看,厂家平均对一辆车要承担2000元至3000元的费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不敢“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中国汽车厂怕召回,更怕公开,认为一上媒体,销路立刻就会受到影响。而国外汽车召回制度之所以强调公开,就是为了让消费者知情,配合消除隐患。说到底还是对自己做出东西的质量感到心虚。
让我们远离非典
肆虐的非典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把大家的生活搅得乱七八糟,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多事的季节,非典、战争……空气中充满了不安的气氛。多数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只剩下有一种叫做84的消毒液的东西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段时期内,它的名字几乎可以与生命划上等号。
非典疫情意外地刺激了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疫情严重地区,Internet访问量大增。通过网络获取资讯、通信沟通、游戏娱乐、购物等,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些公司采取了在家上班(SOHO)的办法,可视电话会议使用量明显增加。同时,非典疫情还催生了另一个大赢家——保险业。一场SARS使得保险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购买保险的重要性。
岁末,广州地区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一些城市启动三级预警,加强防范。
让我们心中默默祈祷:远离非典!
这就是典型的非典后遗症。
(文/姜泓)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12月31日